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倭"是古代汉人对广义的日本人或政治势力的总称,但就其音、义的认识在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议,近世一些日本人认为"倭"字含有贬义。本文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和史籍对"倭"字的记述和使用情况为例,从"倭"的古代读音和字义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自称词等方面,对"倭"字进行再分析,认为"倭"字是音注字,没有特别的含义,也是当时和后来的日本人在接受这个音注字后普遍乐意使用的一个自称词,类似于今人所说的国号。对"倭"字义的曲解和排斥,乃是江户时代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部分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养老律令》和《地名标记二字好字化令》以及中国儒道两教中的"大和"与"和"的概念等的考证和分析,探讨日本国号"大和"的意义所在,认为"大和"乃由"大"加"和"二字组成,其"大"字和日本在此之前的国号"大倭"、"大养德"、"大倭"(第二度)中的"大"字一样,在政治取向上都有追求"大一统"的意味;另一个字"和",则是为配合律令制的确立及推行而使用的,故其全部的语意很可能是为实现"大一统",让以礼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度能够在"和"思想的保驾护航之下顺利发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胡稹 《外国问题研究》2010,(2):37-42,92
当代文论在评说日本文学时广泛使用的"物哀"概念,源于对源词组もののあはれ的"拿来"式处理,却因语义不明产生了广泛性误读。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源语在平安朝和江户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及其共通的基本含义;提出对もの的看法;对あはれ与"哀"字的关系做出推测;得出源语的意义不完全是"哀愁"(其仅为人类情感之一种),用"情趣情感"等词汇理解并翻译的结论。这种主张同时照顾到长期使用"物哀"带来的社会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