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83篇
工人农民   123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3篇
法律   1373篇
中国共产党   370篇
中国政治   938篇
政治理论   232篇
综合类   16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een industrial policies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takes uses a sample of Chinese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8日国家法官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十年座谈会暨判例法与案例指导制度论坛举行,本刊摘录几位嘉宾的现场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比较点是法官判断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相关类似时所依赖的标准。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判断类似案件的统一法则,因而比较点的构建也是因人而异。比较点既包含法律规则也包含案件事实,本质上是决定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判决理由,也是其指导性的体现。法官在选择比较点时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比较点构成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充分条件;其二,比较点在内容和形式的表达上符合经济原则。在构建比较点时法官应采用初步假定、实质比对的路径,确保高效且准确地判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类似案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平崛起理念不仅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更是中国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合乎经济理性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理念实践价值,在于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潮流,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市场。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主体运行的相关性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也不是孤立的。为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必须系统地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变化趋势,创造最大限度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做出最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5.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持久性、稳固性,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和合理性认证。针对我国政治合法性的特殊性,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这一全新执政课题,构筑起了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双翼,为实现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法性的良性互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试论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是做好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和侦查破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现场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现场保护的任务,掌握好现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良法的恶性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崇尚良法,期冀良法之治,却在翘首与热望中忘却了良法亦需适宜的土壤。当良法出台后,因土壤导致的“水土不服”很可能让良法之良本身遭到质疑,这是令人尴尬的一种真实。良法如果遭遇故意误读,在司法中将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这一视角解析实践中的许多案例,能使我们揭开隐于表象后的本质,同时打开索解之结。  相似文献   
8.
行政判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正群 《法学研究》2003,(1):107-117
来自不同法系的经验 ,正在使判例不属于正式法律渊源的传统看法变得不合时宜。判例的遵循先例规则在属于公法领域的行政法部门中较属于私法的民商法领域中更易生成并发挥作用。名为“案例”、实为行政判例雏形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依据《裁判文书公布管理办法》公布的裁判文书 ,已经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展开与行政法学研究产生了实际影响。我国应正式确认判例具有司法解释的效力与地位 ,完善其形式 ,公布程序 ,制定具体适用规则 ,增加其数量 ,规范其种类。  相似文献   
9.
黄辉  赵嵩 《公安学刊》2006,(2):52-55
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过程,必然是法治之路,需要法的理性之治。法的理性之治,是民主政治国家的最高追求。文化建设的理性与法治的理性具有同一性。在现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必须树立法治理性的观念,运用富于理性又切合国情省情的法治手段,推动文化建设切实走上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之立法与司法解释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泽宏 《现代法学》2003,25(1):95-99
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是长期困扰刑法理论界和司法部门的一个难题。国家立法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虽对其作过多次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但却仍然存在内涵不清、外延不明,难予认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历次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解释之得失进行了回顾、比较与评析,旨在为准确理解和把握本概念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