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 “首领”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那么,经过这些年的普法教育,我们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到底有多少?他们的法律观念到底有多深?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华北某省的34名地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158名科局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还远远不能适应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其法律素质之低令人吃惊。干部级别越低法律素质越差 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3.
2010年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专项执法检查结果显示.我省部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其相关权益得不到落实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破解这一悬而未决的难题,需要针对成因,正确选择保护路径,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与相关机制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不在于制度供给不足,而在于法律、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应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切实得以落实,使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不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