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把斯丹达尔与卡波特相提并论主要考虑到:从表面看,两者都在相类似的新闻素材上作文章,且在西方文苑中均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质;从内里看,两者都表现出对“真实性”的渴求。而这个问题在“酉方文学与新闻”的论文中我曾论及过((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但说得过于简练。于是,萌生了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一、艺术真实之镜于法国作家斯丹达尔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众人皆知的。他作为“现代小说之父”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而这块基石就是他那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力作——(红与黑)。它的孕育与两则关于裴尔特…  相似文献   
2.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与文化沟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学与文化沟通论吴锡民其实沟通并不是在当代新发现的问题,而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我们时常用它来解释一切问题。──理查德·麦基翁①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在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上也同样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国外有的论者曾经指出:“哈代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对比;这种技法的运用是“多种层次和多种范围的”。这是事实.因为不论从“神秘”的《还乡》中,还是从“沉重”的《卡斯特桥市长》中;无论从崇高的《德伯家的苔丝》中,还是从“令人难以接受”的《无名的裘德》中,这方面的例证几乎俯拾即得,人物与环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本身的对比,纵横交错,环环相扣。问题在于:为什么哈代如此看中对比方  相似文献   
5.
吴锡民 《桂海论丛》2013,(4):102-105
广西有沿海地区,就有海洋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概貌,可以从涠洲天主教堂、北海疍家人、北海老街、合浦南珠、合浦古港、三娘湾海豚、东兴京族、山口红树林等基本关键词中得到反映。从整体上看,这种反映表现出广西海洋文化的个性特点:深厚的历史底蕴、别样的海疆风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出众的广府印记。在这些特点与一般层面的海洋文化特征的共性(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开拓性、进取性等)关系上,广西海洋文化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就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是现代意识崛起的产物。中外各自的哲学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审美观念昭示出:中国没有“意识流”生成的根基。这并非什么缺憾,而是化-学传统使然,然而,在中外学交流的问题上,作为接受的心态却在调整一下的必要。因此为一点海涵四方的胸襟,少一点非我莫属的犟劲;多一点严谨,少一点浮躁,对我们的学事业健康而蓬勃向上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