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辉斌 《时代法学》2006,4(6):44-50
我国首起助学合同纠纷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法院对该案的判决存在诸多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对我国《合同法》规定的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含义和效力没有真正把握。因此有必要详尽探讨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含义和效力,分析助学合同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10月11日,一起备受关注的“第三者”因遗噌纠纷状告合法妻子案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以判决驳回原告即“第三者”张学英的诉讼请求而一审审结。法院的判决理由主要反映在纳溪法院副院长刘波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中:“《继承法》、《婚姻法》这些特别法的规定都不能离开《民法通刚》的指导思想。执法机关、审判机关不能机械地引用法律,而应该在充分领会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3.
国际银行保函欺诈产生的原因及其法律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银行保函欺诈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独立性,即保函一经出具,其法律效力不受保函申请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基础交易关系以及保函申请人与银行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的影响。各国对银行保函欺诈进行预防和救济的基本方式是承认“欺诈例外原则”对保函独立性的限制。但是从法律上如何认定保函受益人是否构成欺诈,各国的做法却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一,欺诈是否需要受益人有主观上的恶意;其二,欺诈是由基础交易来决定,还是由保证合同来决定;其三,欺诈的证据要求如何。  相似文献   
4.
我国应及时加入《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对是否加入《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争论仍然很激烈。由于《公约》的法律适用规则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整体上具有确定性 ,并且对原、被告双方采取一种中立姿态 ,因而《公约》具有公正性 ,这为我国加入《公约》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当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采用的是传统侵权法律适用规则 ,由于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使得这一做法有明显缺陷 ,加入《公约》是弥补缺陷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我国目前的产品责任法制环境下加入《公约》可能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不利 ,但这不是《公约》的原因 ,而恰恰是我国产品责任实体法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指出,当代国际私法趋同化的走势已大大加强,而物权法律适用的趋同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作为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主导性原则已被普遍采用。在分析评介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对这种物权法律适用的趋同性,不能简单地理解,而应该看到大同之中有小异,在各国(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差异,对此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与价值的所在,而不应把这一趋同化走势加以简单化。  相似文献   
6.
近来媒体广为关注的“天价乌木案”本质上是一起无主物先占引起的权属纠纷,由于《物权法》对于无主物先占制度采取了拒绝的立场,从而致使法院陷入无法可依的境地,笔者建议法院依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根据无主物先占制度的法理学说对本案作出判决,以推动立法最终承认无主物先占制度.从目前的情况看,法院试图以发现埋藏物制度来解决本案的诉争事项,笔者以为,《物权法》与《民法通则》关于发现埋藏物的规定完全不同,法律适用的逻辑与结果也不完全相同,而且,适用《物权法》第114条发现埋藏物“参照拾得遗失物的规定”既不符合实际情形,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更会使法院的法律适用逻辑难以自圆其说.有鉴于此,笔者建议立法机关或最高司法机关重构我国独立的发现埋藏物制度.  相似文献   
7.
周辉斌 《法学杂志》2002,23(4):76-79
我国首例"第三者继承遗产案"的判决结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该案反映了我国法院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把握和运用,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11日,一起备受关注的“第三者”因遗赠纠纷状告合法妻子案在四川省沪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以判决驳回原告即“第三者”张学英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际私法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作者试图结合国际统一实体法与直接适用的法在解决法律冲突时的运用与发展,对国际私法的对象和范围作一翻重新审视。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1)国际私法的对象为什么不是涉外民商法律的适用关系.而是涉外(或国际)民商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2)国际私法为解决民商事法律冲突,调整国际民商事秩序先后创立的三种方式决定了国际私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案据说是我国法院以《民法通则》中的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判决依据的首次实践,因此在我国的司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判决作出以后,在社会舆论和法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当地的大部分百姓认为,“这个案子断得好,有力地震慑了企图成为‘第三者’的人,端正了民风。”而法律界人士则认为,“法庭是慑于民众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才那样判案。法庭置《继承法》的明确法律条文于不顾,仅用‘道德’二字就判原告败诉,令人不可理解”。从法律适用的专业角度来看,该案的判决体现了我国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把握和运用。笔者认为,本案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