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德鹏 《现代法学》2012,34(1):36-43
在严复的著译作品中,1906年出版的《政治讲义》是惟一一部专门阐述"政治科学"的著作,这使该文本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严复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阐释政治学说,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本文尝试从宪政史的角度对严复君主立宪思想的背景与特质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严复那一代知识人思考政治法律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提出的量化的自由观、有责任的政府观、地方自治论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经常下乡发现一个问题:在一些农村的山头上,圈地造墓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有的亭台围栏、砖墙环绕,一墓占地十几平方甚至几十平方,有的尚未作古就已在风水宝地占好了地方。这种禁而不止的做法不但多占了土地,破坏了植被,而且浪费了社会资财,助长了奢侈之风,毒化了社会风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农村实行土葬改火葬已有30年的历史,当初党和政府在推行这一改革上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的,其目的就在于节约土地、减少浪费,树立文明的殡葬新风。但是圈地造墓使这一改革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带来了更坏的后…  相似文献   
3.
清末君主立宪话语中的帝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君主立宪改革是清廷再造儒家思想的一次尝试,也是清廷翻新帝制传统的最后努力。在立宪求富强的语境下,清廷希望新宪法能实现政治的转型、统治权的合理化、新的规训秩序和国家的统一与强盛。1908年的《宪法大纲》甚至出现了将皇位变成一个公共职位的趋势。同时,这部宪法也致力于创建新的官僚制度、将全体人民"民族化"、"公民化"以及实现皇权功能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山东孙德鹏大连市政府为五六十年代的市级劳动模范盖起三室一厅的新房,并发动社会各界为其捐资购置彩电、冰箱。这些劳模曾经为大连市的生产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却从来没伸手向政府要求过什么,有的至今仍然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市长在接受记者采...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位曾与革命先烈苏剑啸一起战斗过的老干部深情地对我讲述了一段往事:1948年,中共察盟盟长苏剑啸率部开展革命斗争,在广袤的草原上,他们既要做群众工作,又要行军打仗,战马自然成为须臾不可少的战斗力。为使无言的“战友”恢复体力,他们每次行军打仗或外出回到驻地后,都要派战士遛马。谁料,马匹卸鞍后的打滚嘶鸣,战士无意中的挥鞭吆喝,却使得驻地个别牧民侧目。此事很快被百忙之中的苏剑啸察觉,他认为不能因为我们出生入死为穷苦百姓打天下,就有理由忽视部队遛马扰民之类的行为,遂亲自下令,今后部队外出返回,一律在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站在启蒙与现代性的立场上反思自然权利论的源起与影响,主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握自近代以来的法律实证主义对西方自然法传统和法律信仰的冲击,从而形成对自然权利问题的个人反思和对这一法学思潮的现代批判。  相似文献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农户,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经济的发展。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户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要促进农户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向农户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为此,一要克服惧贷、恐贷心理。近几年,由于某些企业和个人信用观念恶化,有意拖账、赖账,致使部分信用社的决策者谈贷色变,没有绝对的把握不放款,许多农户因此失去了贷款的支持。对现今的社会信用状况,必须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就农村而言,绝大多数农户仍然是厚道淳朴,重合同、守信用的,贷款到期…  相似文献   
8.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特色和历史经验。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中央决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谓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9.
孙德鹏 《现代法学》2008,30(3):182-193
令状制度(thesystem of writs)是英国普通法历史上最为重要也最具有特色的司法制度,在王室法院适用的司法化令状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具体的诉讼程序,是普通法独特的司法治理赖以存在的程序基础,普通法正是在王室法院适用司法化令状而形成的大量判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本文把历史背景定在早期英国法的形成时期,即诺曼征服(1066)至亨利-金雀花时期(1154-1189),通过考察普通法形成初期的历史,阐述令状司法化的进程及其对英国普通法形成的重大影响,从而形成对于普通法和英国式法治传统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孙德鹏 《政法论坛》2012,(4):167-177
萧邦奇(R.Keith Schoppa)的《血路》曾获得美国列文森图书奖,写的却是中国,是宿命,一个当代中国文学中几近缺席的主题。《血路》与沈定一的传奇经历融合在一起,其实是在不经意间接续了《红楼梦》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