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以违法犯罪等非法事实或行为为直接内容的隐私依法应当为法律所禁止,而不应受到保护;以轻微违法和一般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为直接内容的隐私不为法律所禁止,但也不应受到保护;只有以合法权利、正当权益及相应行为为直接内容的隐私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对价理论始于英美法上的赠与合同,但对价明显不同于赠与,也有别于中国传统法律理念中与交易密切联系的对等偿付。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了对价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3.
占有制度源于古罗马,经中世纪日耳曼法和近代资产阶级立法两个阶段的演化,渐趋成熟,经清末法律现代化运动引进我国。近年自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学界再度转引至我国大陆后,我国学界的占有理论出现了一种极左的倾向。本文拟从基本法理、民法占有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通说关于物债关系的二元区分理论违反逻辑,由此导致整个民法体系出现诸多混乱。物权与债权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二元对立关系,而是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问题的提出自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关于隐私和隐私权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广泛、深入。2001年2月26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对隐私和隐私权予以正面保护。但时至今日,似乎所有的学术研究和法律文件都只是在着力解决应当保护隐私和隐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