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汤宗舜 《知识产权》2007,17(2):3-10
知识产权的保护各国都订有法律加以规范,但各国给予的保护只在本国境内有效,而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客体,即发明、商标、作品等是无形的,很容易依附于各种载体而流往国外,因此也还需要在国外获得保护。为了便利本国国民在外国获得对其发明、商标、作品等的保护,一些国际条约先后签订,规定参加条约的国家互相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以本国国民的待遇。我国已经加入了部分条约,也兼顾了本国法律与国际条约的衔接,但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现状看,两者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的这些法律与国际条约的关系予以探讨,达到二者间的平衡与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有3年,在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立法的预期目的。从中国专利局受理专利申请的情况来看,专利法的实施受到了国内外发明人、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热烈欢迎。自1985年4月1日至1988年3月31日,专利局受理3种专利申请共计6659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776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将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实行专利制度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我们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主要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从那里来?一是从我们国内的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是什么?根据1967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有关下列客体的权利:(1)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 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3) 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 科学发现;(5) 工业品外观设计;(6) 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 制止不正当竞争的保护,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一、保护实用新型的必要性在目前,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工业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全世界不过十多个国家。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我国起草和讨论专利法的过程中,对于我国是否需要保护实用新型,曾经有过很大的争论。现在专利法施行二年半了,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这种制度。实用新型一般俗称小发明,也叫小专利。这种制度本来是德国为了弥补发明专利保护的不足而创建的。德国1887年的专利法对于授予专利的发明要求有相当高的技术进步。次要的发明,尤其是工具、器具和日用品等,由于达不到发明专利所要求的条件,不能按发明专利给予保护。工商界人士遂之要求对  相似文献   
6.
关于禁止重复授予专利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由于舒某所提的同一名称两份专利申请先后被授予实用新型和发明两项专利权,在实用新型专利权期满终止后授予的发明专利权被二审法院认定为重复授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关于禁止重复授权问题的讨论。据报道,舒某于1991年2月7日向专利局提出一份以“一种高效节能双层炉排反烧锅炉”为名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于1992年2月26日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为91211222.0)。在该授权公告以前不久,舒某又于1992年2月22日提出一份同一名称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局经审查后发现舒某的前一申请已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并且该专利权已…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到今年10月26日为止,中国专利局已经收到11,609件申请,其中7,085件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在全部发明专利申请中,49.6%是国内申请的,50.4%是国外申请的。申请的总数和发明专利申请的总数都大大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这说明,一方面,中国人民蕴藏着巨大的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专利法受到了国内外发明人和企业单位的欢迎。中国政府制定专利法,是贯彻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的措施之一。专利法是用来改善投资和转让技术环境的经济法之一,它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密切关系。法律保护企业和发明人的发明,授予他们以利用发明的独占权利。这意味着扩大了他们的自主权。这对于转让技术和搞活经济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