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司法独立和现代法治理念下,『想当官的法官不是好法官』!近来,各地法院内部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增多,一些法院把这种激励机制作为法院内部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许多新闻媒体也将之当成  相似文献   
2.
<正> 问(X省王五):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组织或个人,既无法律、法规的授权,又无行政机关的委托,如执法人、村委会、道路关卡,等等,也时常行使类似行政权的特殊权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请问,被设定义务人或被剥夺权利人能否去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能够,又以谁为被告?答:《行政诉讼法》第25条已经明确了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  相似文献   
3.
<正> 一、酝酿去年底今年初,不少行政机关反映行政执法难:文明执法,常常达不到执法目的,又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所谓“执法必严”经常落空;“强硬”执法,有的缺乏法律根据,更经常的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常常被老百姓斥为“土匪”,同时也助长了执法人员的骄横跋扈、以权谋私。因此,非常希望法院能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此我院领导非常重视,明确指示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指导,研究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主管的现状基础上,论述了这种主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主管权是行政职权的组成部分,其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只有法律有权规定民事纠纷的强制性主管,法规只能规定选择性主管,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对此作出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提起诉讼不必复议前置的立法选择是正确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提起诉讼的性质认定应以两个标准来判断;对行政裁决进行审查的特殊性;对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在授权、程序和立法技术上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行政案件,案情并不复杂,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也基本一致,但对案件事实性质的认识却有重大分歧。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认识不一造成的。本文试就一起不服计量行政管理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电子邮件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的悄然萌芽,我国合同法首次规定了电子邮件(E-mail)可以作为书面合同的形式。作为一种新的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载体,在诉讼中,电子邮件不仅仅是合同形式,同时也是具有证据...  相似文献   
7.
辩诉交易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具体制度,对其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探究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是远远不够的。隐藏在制度后面的是更深层次的观念、传统文化、民族习性,以及现有的一系列司法制度所固化或强化了的社会心理和司法理念。在讨论辩诉交易的可行性时,很自然地要与刑罚目的纠缠在一起。然而,刑罚目的是一个古今中外一直争议很大的命题。例如,有报应论、功利论、预防论、威慑论、忠诚论,惩罚说、改造说、预防说、双重目的说、三目的说、预防和消灭犯罪说、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说等等之争。的确,像这样的论述在通常理解上是无可…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正> 一、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及分类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这些自由裁量权是从法学意义上说的,而不是从政治学意义上说的。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根据现行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可将自由裁量权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对行政案件的裁判,鉴定结论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行政案件技术性、专业性强这一特点所决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有不少主要就是依据鉴定结论予以定性,进而适用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或处理。另一方面,行政部门多,由于专业不同,  相似文献   
10.
法庭这上唇枪舌剑,相互的辩驳争讼不但在所难免,而且是推动法庭审理进程的力量,人们形象地将法庭争讼双方的关系比喻为“攻”与“防”。在这种相互的攻防关系中,各方必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陈述各自的“事实”,举出各自的证据,并竭力批驳对方的“事实”,申明对方证据的虚妄、不可信。因此在诉讼中,双方固然可能就某一事实采取相同的认可立场,更可能的则是各执己见。当双方立场相异乃至相反时,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必有一假。这就会引发一种争论:在法庭上的言论如果是虚假的,是否构成对对方的名誉侵权呢?事实上,这种疑问不仅仅是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