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告人肖国宣抢走司机的手表,其行为具备了抢劫犯罪的三个要件:①以“殴打”、“扭打”方式使用了暴力,使司机不能抗拒。②进行了公开夺取。关于抢劫罪中的公开夺取,我认为有二层意思,一是对被害人公开;一是对社会公开,即所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作案。肖的行为,这二层意思都具备。从现象上看,表被拿走时司机没有意识到。肖的行为似有“秘密窃取”的特点,实则不然,司机的不知道是由于处在被“殴打”、“扭打”的暴力之下,皮肉受苦,精神可能没有注意到表会被抢走上,但对肖来说,夺取手表却是公开的。如果以司机不知道而否定  相似文献   
2.
《不宜用“劳改释放犯”的称谓》(见《法学杂志》今年第二期)一文中,说“罪犯经过强制性的劳动改造,释放后(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就是公民,已不是犯人”。在此,作者将犯人列为公民之外。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什么是犯人?犯人就是触犯了刑律,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的人。什么是公民?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宪法规定,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治理理论逐渐出现,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和市场模式理论的新思想,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治理与传统的统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要求实行法治。治理理论是一种新型治国思想,与依法治国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进民主化进程,肯定人民主体地位和参与国家治理等。  相似文献   
4.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大系统中一个重要子系统,对其价值的判断与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但是纵观历史,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我们曾经出现过或左或右的偏差,从而  相似文献   
5.
读了《光明日报》今年二月九日刊载的潘念之、齐乃宽二同志《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文章,很受教益。但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在社会主义法制中到底是一个司法原则?还是既是司法原则又是立法原则?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本文想谈一点粗陋的看法,以求取得对问题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论证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对策。认为应确立环境法制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升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将环境法制教育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却还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至少要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确立合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路径之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6,4(1):109-113
随着环境、资源等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经济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已被确立为我国的经济模式。如何开展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就成为法学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本文从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循环经济立法的条件出发,结合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选择由局部向全局、由具体法律、法规向构建一个高端而完整的基本法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的法律蕴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5,4(6):110-113,116
生态补偿对于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生态补偿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如何从法理上对生态补偿进行分析,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提供理性思考,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给予制度支撑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种新型经济发展中,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表现得尤为重要。首先知识经济更加更视知识的作用,赋予知识以产权。作为一种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特别需要法律的保护,但是传统法律在新形势面前遇到挑战。法律必须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创新,探索法学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