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法学”1958年4月号叶孝信同志的“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批判”,我觉得是篇好文章,对于右派分子一向吹嘘标榜、向党炫耀的所謂“民主”“自由”的“人权宣言”作了公正的裁判。系統深刻是这篇文章的优点。但是,文章中出現的一些艰澀的詞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这不能不說是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观点糅合地反映在……”而不說“集中地反映在……”、“也是人权备遭蹂躪……”而不說“遭受蹂躏……”。又如“前提既属子虚”一語,如果人們不知道“子虚”一詞是取自后汉張衡的“子虚赋”(子虚赋中之子虚作“烏有”即“无”講,这里所说的“子虚”大概是作“空洞”講),就根本无法弄懂这句話説的是什么意思。再如“兴趣盎然”“政局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分,但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而且,这种共性在上层建筑中同样存在。探讨共性,有利于对社会本义本质特征的再认识,有助于明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民主制度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所谓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存在于一个历史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