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2,(25):141-142
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于如何认定赌博犯罪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内容、涉赌的三类人员是否能够成为赌博犯罪的主体以及对赌博犯罪的三种行为方式如何区别认定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正确认定和打击犯罪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2):75+121-75,121
长期以来,"孤证不能定案"作为一种共识已经演变成了司法实践中的一项潜规则,但事实上,它既不是法律原则,也不是证据规则,而且还违背了诉讼证明规律。为了准确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任务,必须破除这一潜规则,回归到证据质量优于证据数量的正确轨道上来,重视对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审查判断,在特定情形下,孤证可以定案并不违法。  相似文献   
3.
公诉人职业的特性要求其应当具备高尚的司法人格,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这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公诉人司法人格具有个体性与司法道德的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由司法理性、司法情感、司法习惯和司法技能等要素组成。培养公诉人的司法人格要从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来,基层检察机关在公诉工作中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到政策固有的特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不明确、公诉工作考核机制不当和不起诉案件办理程序繁琐、刑事调解制度不完善、抗诉权和量刑建议权运用不足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该项政策尚未实现效能最大化,还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索,不断完善其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5.
贩卖毒品案件具有不同于其它多数类型刑事案件的特点,加之侦查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对此类案件的司法认定出现困难。司法实践中,应当从搜集犯罪嫌疑人口供之外的其它言辞证据、固定起获的毒品和规范毒品鉴定结论方面强化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6.
刑事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时,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重要法律文书.它对内是审查起诉工作终结的物质性载体,对外体现着人民检察院行使国家公诉权.因此,深刻认识刑事起诉书的各项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刑事起诉书的质量,对于推进检察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25):123-124
由于总是与特定的职权相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除具有一般刑事案件证据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收集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应当从该类案件证据所具有独特性出发,正确确定证据的收集原则,同时明确其收集要求,以更好的指导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从而为确保案件的顺利侦结和诉讼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证人作证制度是刑事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的瓶颈问题,司法机关对于证人不作证尤其是不出庭作证没有相关的应对措施,为此,新刑诉法做了修改和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证人作证制度体系,但其中细节还需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以求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3):144-145
当下有关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论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化”的倾向,值得注意和反思。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始终注重维护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坚持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监督约束并推动公民社会的独立自治,自觉遵循司法规律,理性恰当地介入,以坚守法治为前提和己任,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2,(11):293+295
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其中非法证据取舍问题可谓众所瞩目.从理论上更加准确地界定非法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认定非法证据的效力以及认识并平衡期间所产生的诉讼价值冲突,不仅是立法之先声,更是正确实践之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