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刑事人权保障机制不是一种僵硬的机械的结合,乃为精妙耦合之结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调,都会削弱人权保障机制之功效。人权保障机制结构划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态结构表征诉讼主体之地位,变动较小,且趋于一致。动态结构乃为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反映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本质关系。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结构之合理化,应该为动态结构之各分系统内部要素相互关系之合理化,及各分系统之间相互关系之优选。  相似文献   
2.
白冬 《法学杂志》2012,33(2):113-118
如实回答与沉默权作为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属于"人造之物",具有特定的功能。从功能主义出发,梳理如实回答与沉默权在各自不同诉讼结构中的功能性作用,说明其影响诉讼结构之机理。如实回答与沉默权亦是"文化之物"。通过文化解释,剖析如实回答与沉默权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回答了决定二者废与立的决定性原因。功能主义分析与文化解释的相互补充性的阐释,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荣斌  姚莉  白冬 《法学家》2001,(1):87-90
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对刑事诉讼法实施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年,2000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三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既要协调程序的安定性与诉讼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又需使之建立在符合诉讼规律的基础之上。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造成审判监督程序结构性的缺陷。人民检察院统一受理,既可以克服先定后审的局面,又能够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能。“确有错误”的提法,存在无法克服的诉讼逻辑性矛盾,应该予以废除,并使之具体化。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二元制方案有悖于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预设与程序规制,难以适用。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损害赔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是很少被用于产品责任,经过70年代短暂的复苏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又逐渐被人们遗忘。一方面惩罚性损害赔偿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使不法分子受到惩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惩罚性损害赔偿也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研发,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对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以下八项修改: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内容及评估、产品召回、废除免检、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但是这八项修改仍有不足之处,使得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保留了原来的面貌。针对以上的现状本文对我国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沉默行为与追究犯罪结果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决定了沉默权备受争议。沉默权因肯定沉默的自由,满足了程序正义的价值需求,构成了程序正义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沉默权并不是追究犯罪的对立面,其对于诉讼结果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沉默权之于诉讼结构的作用,间接地影响了诉讼的结果。在我们看待沉默权问题上,若不是从人出发,而是强调追究犯罪,则无法理解沉默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冬 《理论探索》2019,(4):108-115
口供之诱与惑超出了口供本身所能关涉的案件真相和裁判结果,其中亦隐含着国家司法权威,牵扯着司法人员的个人权威、职业心理与职务晋升。口供成为不同主体的诸种诉求之焦点,致使其陷入复杂的需求中,从而产生了口供之诱。口供在满足需求之同时,亦使与口供相关的结果、真相、官威陷入到困惑之中。人性与尊严、真相与冤案、权力与权威皆因口供而暗含着风险和危机,若非以法律理性规制之,则不可抵挡口供之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