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普通人身伤害刑事案件中,一般以轻伤以上为起点,被害人的受伤程度直接决定着侦查机关是否对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并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因此损伤程度的评定在侦查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日益增多的人身伤害案件,面对人们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面对各种规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嫌疑人,为了保证刑事诉讼公平顺利的进行,人身伤情的法医鉴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此,笔者试就人身伤害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紧急避险乃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正当行为之一。正确认识其内容,完善我国紧急避险制度立法,对于确保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紧急避险和鼓励支持人民群众善用此制度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鉴于人的特殊性,相信从脆弱人性这个视角来认识避险制度,将会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形式多样化,并不断呈现出新特征,在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上,很难把握。所以,正确认定信用卡诈骗罪也就成了有效打击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受贿案例,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贿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触犯受贿罪的同时也触犯了《刑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不正当职务行为),对于此类案件应否认定为数罪存在着较大分歧。笔者认为,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行为收受了他人的财物,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就已经使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受到了实际侵犯,因此,如果行为人由此进一步实施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触犯《刑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则说明其行为已经侵犯了另外的、不同于受贿罪的客体。换言之,此时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两个罪的构成要件,对此理当数罪并罚。否则,如果只认定为受贿罪,一方面会导致罪刑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会使得受贿罪负担的内容过于庞大,使大多数数罪变成一罪,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主要在于与一般合同纠纷的区分上,两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比较难区分。再加上合同诈骗案件中行为人往往对其主观非法占有的故意不予供述,因此审判人员只能通过运用司法推定的方法,从客观行为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结合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6.
研发是润滑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发动机的源动力.润滑油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管人才,深化"生聚理用",以打造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为中心,以深化专业技术序列岗位管理为抓手,直面市场挑战,抓住改革机遇,推进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激发研发技术人员创新创效动力活力.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天津检察》2006年第6期上发表的《此案应定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一文后,对此案的处理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应定故意毁坏财物罪。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是该罪自身的一些特殊性让我们无法与其它职务犯罪相提并论。因此,解决该罪在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该罪的特殊性,无疑将会给我们的司法实践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9.
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会议制度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着缺陷。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很少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使这项制度近乎虚设。为了改变现状.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将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作为改革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取保候审制度适用的现状及问题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①我国目前的取保候审制度主要由《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取保候审问题的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