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忽视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可能是我国农业不能长期稳定增长的症结所在。文章先提出一个产权分析框架 ,揭示产权的基本内涵、主要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变迁 ;然后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具体特征 ;最后 ,提出农民拥有自由转让的土地产权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不矛盾的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产权流转的基础之上 ,当前应努力为土地产权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制下农地制度如何变迁,已成为一个亟待问答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并不由于所有权主体缺位造成的,而是三个所有权主体之间关系错位、农民承包经营权内容不完整及其保护成本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农村实际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接近于债权性质;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又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途径不是实行永佃制和私有制,而是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权利的界定和保护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袁铖 《法商研究》2007,24(3):9-15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现行农地法律制度与我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亟待改革。受传统二元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显著,作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必须随着二元结构的转型而与时俱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确保农民与国家、集体在土地关系中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应成为今后农地法律制度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投入少、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农民增收难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慢有关。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成为今后农民增收工作的主线,延长农业产业链是其首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认为 ,中国吸引外资的目标是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引进先进技术和增加就业。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现实 ,还有可能误导实践。利用外资的理论必须与时俱进 ,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今后利用外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袁铖 《长江论坛》2002,(2):29-32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由过去通过对外借款、创办“三资企业”来利用外资,发展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逐渐占主要地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笔者拟对“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管之见,求教于广大同行。  相似文献   
8.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