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9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谎报儿受伤骗汇医药费 笔者单位同事刘女士日前平白无故地被人骗走1万元,唉声叹气。 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刘宇即将大学毕业,母亲为儿子求职,特意到某中介登记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关信息。半月后的一天,刘女士突然接到个陌生的手机电话,说她的儿子在学校附近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汇入现金1万元。不等刘女士拨打儿子手机,又一条短信飞进她的手机:  相似文献   
2.
有个县人大主任定下“规矩”:县人大代表,尤其是县人大常委会成员,在视察和检查前,要与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了解近期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有哪些,下乡时专门去那里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督办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连载两期“顺口溜”:一载群众议干部;二载干部议自己。此期为三载:“顺口溜”岂止是讥讽?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中国的老百姓淳朴厚道,对生活最容易满足。只要党和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他们便会感激满怀,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4.
当前,代表建议反映的问题涉及面越来越广,办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很多建议内容都是直接面向政府提出,甚至需要政府领导乃至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老百姓眼里,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干部素质太差,被称为昏官、懒官、庸官、贪官、赃官、花官。对这样的干部,老百姓用“顺口溜”进行评价、提出批评:“顺口溜”反映了民心、民声和民生.尽管有的粗俗,有的尖刻,但都是情绪的传达和宣泄。  相似文献   
6.
民谣声声话养老 杨文老人的感慨:“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又变成了‘孙子’。”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敬老孝亲文化源远流长,祝寿则是敬老孝亲的典型礼仪和传统习俗。 60年一个花甲,人活到60岁,称之为花甲之年,就算进入老年了。此时儿女大多已成家立业,也开始为老人祝寿。祝寿自然离不开寿宴。干百年来,中华民族演绎了不同的寿宴文化与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河南省内乡县的古代县衙内保存完好的"三院禁约碑"赞不绝口,因为它堪称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对我们今天反对享乐主义与奢糜之风具有非常强烈的警示和启发作用。古时的公务接待据史考证,秦始皇建郡县制以后,县官衙门就出现了接风饯别等宴会。县官衙门的"公务接待"既频繁又具体,堪称中国官场接待文化的缩影。尤其是到了  相似文献   
9.
解放初期,外电评论新中国共产党政权和人民政府的大作为时,曾有一句闻名全世界的评语:"共产党就像一把铁扫帚!用一个月扫除了妓院和娼妓,又用一个月扫除了会道门."--"扫除会道门"一说,最主要就是指取缔一贯道.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在国内已经很正式地喊了十来年,但是并不理想。中国大学的“面子秀”相当普遍,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的“大学病”颇受舆论争议,尤其是中国大学奢华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中国:大学的超衙门风格 大学像衙门,相信身在其中的人,只要不怀有一颗特别的偏心,都会承认这个事实。但是,向衙门看齐的大学,学衙门风格学久了,也有可能赶超过去,比衙门还衙门。比如说,大学里开会发言,即使是学术性的会议,也得官大的先说,然后才轮到教授,至于真正有研究做实际实验的小讲师,就得排到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