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他曾经是市里最年轻的副市长,曾经是人们心中最有前途的领导干部。然而,面对与自己有着十几年交情的朋友的“馈赠”,他却没有把握住自己。受贿的副市长草木皆兵,在度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后,终于决定自首,如实供诉了自己的犯罪事实。2005年8月12日,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明光市原副市长朱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共计156400元,依法向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0月31日,朱彬被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渴望友情,小秘书有了真心相待的兄长1961年11月,朱彬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  相似文献   
2.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40岁左右、气质优雅、手里燃着一支摩尔香烟的女性。与记者交谈时,她不停地吸烟,似乎要将自己的身体隐藏在缭绕的烟雾中。她叫张娅,原是一国际知名公司驻皖分公司副总。张娅思维清晰、反应敏捷、举止得体,若不是眼里沉淀的浓浓忧郁,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曾经被自杀困扰过的女人。  相似文献   
3.
一个曾两次罹患癌症的27岁的生命是脆弱的,一个曾两次在癌魔的阴影笼罩下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生命是坚强的,这个生命属于陈炳华——一个外表脆弱而内心无比坚强的人! 多少次在梦里憧憬: 他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 陈炳华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市朱林镇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9月,陈炳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金坛市重点高中华罗庚中学。 1994年,正在厂里做砖坯的父亲接到电话,儿子的班主任说陈炳华最近有点异常,上课老打呼噜。父亲急忙赶往金坛带儿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脸色凝重地告诉他们:“得的是鼻咽癌,必须立刻住院进行化疗!”如五雷轰顶,陈炳华半天没回过神来,他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眼前一片昏暗。 陈炳华住进了南京肿瘤医院,他整夜整夜地睁着双眼呆呆地望着窗外,想到此时同学们正在为一年后的高考做最后的冲刺,想到自己曾经做过无数次的大学梦,他感  相似文献   
4.
强江海  贾靓 《公民导刊》2004,(10):38-39
苯中毒、砷中毒、正乙烷中毒……据卫生部门报告:2003年有61条生命因职业中毒而永远消失。这只是卫生部门根据各地报告所作的粗略统计。实际情况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由于女性总体就业层次偏低。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女性。她们大多在生产一线岗位。往往成为职业中毒的“重灾对象”。2004年4月。相同的悲剧又发生在一个17岁的安徽女孩身上……  相似文献   
5.
七月流火!我们的身边正在开展一场“拆违”行动,它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牵动着这个城市所有的单位。就像当年“绿化合肥”一样,“拆违”犹如风暴,席卷城市每个角落,它使我们对未来又一次充满了新的期待:风暴之后的天更晴朗、城市更美丽……我们揭它的短处,因为我们爱之深;我们破旧立新,因为我们还要跋涉。对于城市来说,它就在种种废与兴中成长,每一次大的动作都将被铭刻。因为热爱,所以关注,作为媒体,我们因为这场大动作而震撼,约来几个朋友说说“拆违”,也算是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热爱吧。  相似文献   
6.
建国至今,青年间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书信到电报、电话再到互连网络,愈加方便快捷.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变化是伴随着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对通讯技术的推动而产生的;同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和普及也受到青年自身特点的制约.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青年从通讯方式的追随者跃升为引领通讯方式的弄潮儿.他们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时也遇到了特有的时代问题--青年网络问题.这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围城内外不时地在上演故事,故事的内容、情节五花八门。在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热门话题"。今天,我们的周围有了"大学生夫妇在校园能同居吗?"的议论,于是乎,一场新的讨论由此展开,其势远远超过了当年某高等院校免费发放"安全套"事件被媒体炒作的程度。应该说,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的,它的存在就是允许的。可针对大学生夫妇同居的特殊性,我们的校园又作如何选择呢?当然赞同者有之,反对者咂舌,不管者嗤之,不问者不屑。本期话题,我们约请了几位朋友来聊聊这个话题, 但这完全不是赶热闹。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短信囚徒"。有调查显示,近7成的网民表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收发短信会觉得不适应。由此可以看出,收发短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短信中的诈骗、黄色内容等"拇指经济"下的"灰指甲"常常给我们带来哭笑不得的尴尬,甚至引发一些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短信让人亦喜亦忧。虽然我国已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但至今仍毋需任何证件即可买到SIM卡。应该说,制止垃圾信息泛滥蔓延,在技术上本来也不应是什么难事。然而,有害的垃圾短信依旧漫天飞舞。显然,尽快从法律层面来规定短信内容提供商、移动通讯商及短信使用者在信息的提供与使用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已经是当务之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曾有代表针对短信运营的无序状态提出了立法建议,我们想,规范短信运营者的行为恐怕为期不会太远了。作为一个法制期刊,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关注手机短信给老百姓带来的喜与忧。为此,我们把"短信的喜与忧"作为本期话题,意在为规范短信运营,建立一个良好的短信运营环境与市场而鼓与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