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司法实践中,常有人把取保候审和保外就医混同起来,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性质、适用对象等方面有很大区别: 1.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而保外就医则是执行刑罚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言即法律规则语言,亦称法律条文语言,受法律主体的制约,是法律主体的同化和反映,具有种种特点,如果能掌握这种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实质,以达到正确实施法制的目的。本文试图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讲讲法律语言的特色。法律语言在词汇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用词则范,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153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150条抢劫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条文的理解和执行很不统一。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如何正确理解条文中的“当场”二字。这里的“当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诈骗或抢夺行为的现场,而不是其他。因为刑法第153条规定的是由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况。转化的条件是犯罪分子“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转化的前提是犯罪分子实施了盗窃、诈骗或抢夺行为。离开了盗窃、诈骗和抢夺的现场,“转化”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