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讨论的大题目是"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我觉得不加"西方"二字,似乎我们是在贩卖西方的"普世价值",可能会把问题就单纯的意识形态之争,而难以展开学理上的讨论.今日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五四"前后,"中西"、"古今"问题二元对立的尖锐格局,迫使学者在此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由于"启蒙"伴随着现代化的整个过程,对"现代性"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启蒙"的批判.说"启蒙"存在着"辩证法",并非什么深刻的思想.若要深入地思考"启蒙辩证法"这一"现象",关键的就不是简单地从"启蒙"宣导者的立场跳跃到"启蒙"反对者的立场上,而在于如何"超越""启蒙"内在的局限,因为"辩证法"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从根本上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外在否定.而要完成对启蒙的"内在超越",我们的思想必须返回到"启蒙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一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相似文献   
4.
<正>在理性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需要讲理的时候,如何讲理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急迫的“存在”问题。平时最为常见的有“宣教式的”和“对话式的”两种讲理方式。前一种“讲理”只适用于特定场合,如作报告、教会活动等,而不适合用于日常生活中,因为日常生活中涉及此种“讲理”,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寻求日常生活的逻辑与理性,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在实践中捍卫常识,成为我们日常交往与认知的重要内容。三年大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太多改变,但日常生活积淀的那些恒久、坚实、朴素的道理,如尊重常识和科学、悍卫法治、守护良知、坚持理性、寻求共识等,它们在关键时刻守护着我们,也成了我们战胜疫情,度过至暗时刻的法宝,进而构成了现代文明的韧性又坚实的基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