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吕颖  韩臣柏  李元  张诚 《法医学杂志》2009,25(6):480-480
1 案例 余某,男,33岁,硕士,大学教师.2004年就读研究生期间,感到学习压力大,且与舍友关系不融洽,感孤独,兴趣下降,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想学习,怕见人,失眠.于当地医院住院1月,服帕岁西汀、氯硝西泮治疗,疗效不明显.出院后又至北京就诊,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约7个月后情绪好转,能正常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2.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是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者在长期的鉴定实践中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相关标准及评定工具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认为编制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编制原则是必须既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又不脱离鉴定的实践经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基本符合这一要求。作者还就编制标准有待达成共识的几个问题:如辨认能力概念、使用何种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不能仅依辨认或控制能力评定责任能力的特殊情况及量化工具的使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