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如果"信息社会"试图成为关于现代社会本质的基本概念,那么,它首先必须接受方法论的批判.从"概念性图式"-"中轴原理"把握信息社会的方法论特质,在场域的分析框架中展开"概念性图式"-"中轴原理"的具体呈现,并由此引发对教育的反思,虽然不是对信息社会及其教育进行阐释的唯一路径,但却是另一种进行批判与反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校场域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关注及人关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学校场域所呈现的关系网络、意义空间、中介形塑以及资本的争夺、惯习的潜沉等诸多特征,将更淋漓尽致地呈现“此时此地”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被遗忘、被贬损、被误读和被过度解释的经过与历程,并可能发对教育实践的更多反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旅游一体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跨域旅游合作。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有效整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跨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提升及产业多元化发展。本文将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均具有较大差异的吉林省和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跨域旅游现有研究进展和合作模式,分析两省的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产业合作现存的问题。运用ROSTCM6.0获取关于两省跨域旅游产业合作的相关数据,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与海南省旅游产业合作的建议,以推进两省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维娜 《前沿》2011,(6):148-151
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对时间的使用有着很大的不同,换言之,中西方文化的时间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概括起来,中国文化是典型的过去时间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和西、北欧国家的文化则是典型的将来时间价值取向。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的起源、经济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哲学等方面探寻这两种不同时间价值取向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