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子文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风云人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整个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宋氏家族的主持人,其与蒋介石的关系发展演变更耐人寻味.探寻宋子文与蒋介石关系发展演变的背景及其原因,对我们今天加深对宋子文的研究及认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侨务活动家,他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国民党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祖国统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2年7月一个炎炎的夏日,廖承志饱含激情,挥墨致函蒋经国,表达了海峡两岸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的诚挚心愿。此信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期适逢《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发表20周年,本刊特邀作者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毛泽东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三者紧密相连,成为当时一个响遍中华大地的口号。对于前两场运动,学术界研究较深,人们了解较多;而对于曾经进行得轰轰烈烈的"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学术界研究还没有广泛深入开展,人们对其深层次的问题,还知之甚少。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发出"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呢?内政外交遭遇挫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结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但关于"联共政策"一项,海内外研究中存在许多争执,甚至有的学者对"联共政策"本身提出质疑.本文拟就"联共政策"中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力求理清其中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5.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被史学界视为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而近年来,有的学者却又否认它是一场“政治论战”,认为只是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然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世人对这场战争的关注经久不衰。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和形式来描述这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关于抗日战争却有一些不容置疑的结论,比如:《田中奏折》的真伪是伪命题、七七事变不是"偶然事件"、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法西斯最凶残、东京审判绝不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单方面审判"等。  相似文献   
7.
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文化观念的多样化、社会文化的生态化和丰富性,对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即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引导社会意识进步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以社会发展为立脚点的现代政治教育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政治教育中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引导与取代、质与量、述与作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的发生,有着一个缓慢的酝酿过程。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严重困难,通过各种因素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表现引起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毛泽东根据形势需要和顺应群众呼声,发出向解放军学习的号召。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的大会讲话中,都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把十四年的抗战作为一个整体.国内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抗战史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编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国防大学何理教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是以14年抗战作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是由国家政权和社会权威在制度与非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它成功地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而近代以来传统的治理方式被破坏后,新的治理方式到新中国建立前一直没有取得成功。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将现代“政党运动”与政权建设相结合建立起适应工业化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一段时期内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治理。改革开放后,代替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的设计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效果。因此农村社会治理的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