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党委统战工作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渊源  任艳妮 《学理论》2009,(5):146-147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窗口和阵地,而统战工作又是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高教改革的深化,高校统战出现了与20世纪不同的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亟需我们对以往的统战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赋予高校党委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党委必须在统战工作意识、工作作风、工作平台、工作方式以及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方面努力探索、创新.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未来身份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他们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新阶层及海外华侨、港澳台侨等人士队伍的后备力量,亦是统战工作的潜在对象。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港澳台大学生和学生"意见领袖"这四大重点群体中积极开展工作,是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社会阶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出于社会责任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他们纷纷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服务路径,为自身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双赢”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任艳妮  贠智凯 《求实》2012,(4):75-78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柔性手段.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当作自己的使命.党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民生问题,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又进一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60多年合作共事的关系,说明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一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新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形成了新的局面和特点,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的完善上,在党与民主党派工作机制的建立上,在协商机制的规范上,在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使双方合作共事的内容更加丰富,程序设计更加规范,实施成效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新社会阶层人士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诸多因素影响了新社会阶层人士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开拓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软实力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仅蕴涵着巨大的软实力潜力和优势,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形成了一整套合作共事的机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的完善上,在党与民主党派工作机制的建立上,在协商机制的规范上,在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使双方合作共事的机制更加完善,程序设计更加规范、实施成效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社会阶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出于社会责任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他们纷纷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服务路径,为自身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双赢"的效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