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文炳是一位不知辛劳的 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当 我们把这篇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我们。然而,廖文炳留下的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噩耗传出、石门镇陷入了长久的悲痛 2001年2月23日晚8点左右,岚皋县石门镇忙碌了一天的纪委书记兼民政办主任廖文炳和他的同事们正准备参加铁佛村的干部会议。当他们站在镇政府的大门口说话时,朦胧的夜色中,斜刺里冲出一个人,操起手里的拐杖打在了廖文炳的脑后,廖文炳像一棵大树轰然倒下。在场的人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急忙把廖文炳送到镇医院。几乎在同一时间,…  相似文献   
2.
侯党生  邓亚斌 《传承》2010,(19):18-19
延安时期,同毛泽东来往最多的当数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了。杨步浩是一位善良的普通农民,由横山县逃难到延安川口区碾庄乡石家畔的。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友情长达30多年。  相似文献   
3.
侯党生 《党史文汇》2010,(11):27-28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这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这种历史的际遇,在伟人与陕北人民之间拉起了一条特殊的感情纽带。  相似文献   
5.
1962年8月,雷锋同志因公殉职。次年的2月21日, 《文汇报》登载了朱践耳谱曲的"雷锋的歌"。3月5日,毛 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不久,才旦卓玛以演唱 "雷锋的歌"一举成名。然而,在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背后, 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6.
渭城区的特种部队——咸阳市渭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采访记□侯党生在咸阳渭城区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近2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个工商管理所,近300人的管理队伍活跃在各个经营点,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咸阳市渭城区工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名字在祖国大地唱响,他就是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罗健夫。罗健夫投身于祖国的航天建设事业30多年。正当他处于事业鼎盛期时,却被癌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罗健夫以对事业的忠诚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罗健夫193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顺着他的人生轨迹一路觅来,他的人生辉煌更多的是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分不开。罗健夫15岁参军离开家乡时,初中还没有毕业。1953年,他从解放军武汉后勤学校结业后,来到甘肃省一个军马场工作。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抓紧时间学习,终于在…  相似文献   
8.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岚皋城小记     
我没有想到,前往岚皋的路程竟这么漫长。晚上7时,从西安坐火车叮叮咣咣一夜,次日早晨10点左右才赶到安康。极其疲倦的旅人顾不上休息,又匆忙换乘汽车直奔岚皋。只说陕南是一块碧绿的翡翠,这阵子才有机会欣赏它的神韵:只见群山披绿,满目葱茏。那绿色就象画家笔下...  相似文献   
10.
今天,日子如常.我收到了2004年第11期的<党史文汇>.说来有趣,我既不是该刊的骨干作者,也不是他们的评刊员,但在每月的固定时段里,总能收到编辑部从遥远的太原寄来的飘着墨香的<党史文汇>,掐指一算,这样的文化大餐我享用了足有三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