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体现着我们党适时把握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统一及其解决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反映了我们党中央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心的"三大规律"的统一把握,达到了具体化、系统化的新高度,蕴涵了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统一的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马克思、列宁等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过程,由唯心主义世界观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确立过程。研究毛泽东无产阶级世界观确立的思想基础、确立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实点.本文从五个方面试图阐明"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重点揭示基本路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相统一的理论,这正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历史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生产力一元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4.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展示的"全争"思维及观念在句吴从以"让"治国到以"争"强国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孙子兵法》不仅对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战略思维是与以"争"强国思维有某种历史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以把握、运用社会规律为红线,贯穿“三个纲领”、“三个代表”、“三个规律”的分别论述。在“三个纲领”中,着重指出“纲领”乃规律客观要求之转化为实践目标和实现目标之方法、途径的统一,并揭示其理论基础为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统一;在“三个代表”中,指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特定社会主体,历来重视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三个代表”正是以当代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与主体自觉能动性之统一为理论基础。在主体能动性方面,着重就哲学认识论视角,阐发了“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区别和联系,由此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之价值观的统一;在“三个规律”中,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心,概括地论述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从而简要阐明了普遍、特殊、个别三个规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党的基本路线集中表现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统一的客观要求,亦即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江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一次重要讲话,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宗教工作的三个历史阶段,纵横交织地论述党和政府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从认识论高度,阐述对宗教由简单化的"鸦片论",经过日益深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达到了对宗教和我国宗教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从而实现了对中国宗教的认识与实践(宗教工作)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7.
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号召和要求,而且也是宗教界的自觉要求与行动.佛教应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家港迅速崛起的奇迹,是张家港人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创造的。张家港人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张家港精神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通篇贯穿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创新气息和国情特点。《讲话》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宗教的一个新视角,即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宗教;《讲话》概括了当代宗教存在的“三特点”及其作用的“四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推进到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阶段;《讲话》是反映时代特点的我国宗教工作纲领,值得理论界和宗教工作者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逐一加以贯彻。克服不适应于时代和实践的种种旧观念,是今后相当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