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政社团指的是由民政局直接主管的社团及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对上海市民政局主管的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建洲 《唯实》2003,(4):69-72
一、人才测评的兴起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人才测评经历了复苏阶段 (1980— 1988)、初步应用阶段 (1989— 1992 )、繁荣发展阶段 (1993—迄今 )。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尤其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 ,现代人才测评技术 ,如纸笔测验、结构化面试、文件筐、情景模拟等 ,得到广泛应用。人才市场的形成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 ,人才的频繁流动 ,人事体制的改革 ,为人才测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人才测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方兴未艾 ;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 ,各显风采 ;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问题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要求研究者在其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清晰定义问题。为此,应该挖掘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意义,界定它在新形势下应用的前提,使得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体现敏锐的问题意识,突出深厚的历史感。如此,才能够真正把握西方劳动关系诸流派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认识各种类型劳动关系实践的局限性与启发性所在,对当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模式选择问题有清醒的理解和正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4.
在人才测评的理论、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的背后,隐含着现代心理学基本范式的取向。新时期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所遭遇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心理学的范式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心理学自诞生起就存在着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两大范式的张力,这一张力与后现代思潮相互激荡,汇集成心理学后现代转向的潮流。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对新时期人才测评启发甚多,它召唤人才测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践的响应,昭示着新时期人才测评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美刊《社会学年评》1995年第21卷刊登了美国斯密斯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瑞克.范塔西亚(Rick Fantasia)题为《从阶级意识到文化、行动与社会组织》的文章。该文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社会学界关于阶级意识的研究,多倾向于使用问卷调查法并受到其限制。结果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层次,总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模式与经验,同时结合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既有模式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路径取向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过去30年期间发生于台湾的工业化历程,伴随着规模和速度都非同寻常的无产阶级化历程。本文分析了台湾的无产阶级化模式,检视了台湾新兴的工人阶级的人口学与社会特征。台湾工业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工业发展在地理上的分散,且以小企业为主导。这有助于台湾的第一代产业工人顺利适应工业性质的工作;但是,这也延缓了强烈的工人认同的发育和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头二十年中,欧洲社会民主运动有过多次分裂.从表面上看,这些分裂所涉及的乃是适当的政党策略问题;而实际上,它们表明:在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解释和运用马克思理论中的阶级意识范畴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根本不同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建洲 《湘潮》2010,(12):18-21
株洲,古称"槠洲"。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有过"工业株洲"的梦想,国民党政府亦想借株洲的交通优势,将株洲建设成为东方的"鲁尔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经营者与劳动者逐步分化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阶层意识和阶层认同的逐步形成,是劳动者阶层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阶层意识和阶层文化的形成以及企业的产权形式的变迁,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处理产生着深刻影响。从计划经济下的“主人翁”到市场经济下“劳动者”,国有企业的产权形式、单位体制、管理措施等,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被管理和直接生产是劳动者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为适应这些变化,劳动者在心态上也经历了一个抗拒、调适、默认乃至认同的复杂过程。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从行政关系到经济利益关系的转型,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应当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如此,才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