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深圳、大连、青岛、宁波4个沿海城市对贵州的对口帮扶,是一次大海与大山的携手,是一次先富帮后富、最后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实践。对口帮扶使大山与大海走到一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序言: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治愚要靠教育和科技。人们常把教育比喻成一团圣火,把科教赞誉为文明之光,高原儿女正是高举了这火与光,在尽快驱散着并终将彻底驱散贵州大地上的贫困阴影。 《我要读书》——这张为人们所熟知的照片,浓缩着中国贫困地区太多孩子的渴求,也寄托着中国希望工程无数善举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的千山万壑之间,坐落着成千上万的贫困山寨,他们用行动和事实一再证明:贫穷和愚昧,绝不会在消极等待和被动苦熬中有所改变;只有苦干,才能劈开千百年贫穷的沉重枷锁。  相似文献   
4.
这是世纪之交贵州大地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有如解放战争时期那种千军万马、车轮滚滚的场面;各贫困县的“越温”时间表被确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军进入扶贫前沿阵地,合力攻坚,世纪冲刺,真情义无反顾,温暖洒向人间……  相似文献   
5.
序言: 黔西南晴隆县城飞凤山上,有一处400多年前留下的两个字的石刻:“欲飞”。在曾经是全国最贫困县的地方有这样的历史遗迹,对今天来说是一种蕴意丰富的巧合吗?“欲飞”,又包含了贵州大山子民们多少的企盼和希冀呢? 诗人们把巍巍苗岭看作是贵州外化形象的代表,把滔滔乌江称为是山区农民的乳娘,而学者们则把“欲飞石刻”比喻成贵州人民向往雄鹰展翅的一种内在冲动。  相似文献   
6.
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列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全国有592个,其中贵州有48个,占8.1%;贫困人口全国8000万人,贵州省有1000万人,占12.5%。实施扶贫攻坚以来,贵州省的反贫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994年的1000万人减少到1998年的369万人。 应该说,贵州省的反贫困,不仅关系贵州省,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反贫困。今年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本刊将陆续推出10篇《贵州扶贫攻坚纪实》系列文章。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提出问题,这无疑对在新世纪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路在思路——贵州扶贫攻坚纪实(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中国所有的思想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的确,有几千年农耕传统的守土之民,滋生观念的源泉自然是故乡的土地,也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是,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造成我省农村大面积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奠下治穷的基石,夯实解困的基础,这不仅是改善贫困农产生活生产条件的需要,也是贫困地区筑巢引凤、走向更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序言: 阿拉伯人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阿里巴巴只要念上几句“芝麻开门”的咒语,装满全银财宝的山门便朝他打开了。 有着巨大山地资源的贵州人,虽然并不奢望远古咒语的魔力,但却渴望在沸腾的群山里打开致富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旅游兴省 走向小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贵州省委[2002]20号文件问世于2002年末飞雪飘飘的日子里,近80OO字《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使全省旅游业首次获得省级红头文件专项关注。对此,人们普遍抱有“瑞雪兆丰年”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