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随着社会组织创新管理思路,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员在组织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加凸显。如何为组织甄选合适的人才,使人员和组织之间达到最优匹配,已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着眼于国外研究成果,从人员进入组织阶段、人员与组织的社会化实践阶段、人员与组织长期磨合形成的结果这三个层面对国外“人员一组织”匹配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并就国外“人员一组织”匹配研究做了一个小结,以期对我国“人员一组织”匹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厦门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的城市,戚继光、俞大猷曾在这里大败倭寇,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这里跨海东征。共和国诞生后,长达20多年的“(厦)门对(金)门”炮战与对话,厦门军民更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历史进入80年代,海峡两岸不再硝烟弥漫,厦门前线变为经济特区,军民鱼水深情又写下了新的篇章——厦门连续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迅速传播的公共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哈尔滨塌桥事件"为例,论述了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失当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岸关系发生大幅度倒退,大陆对台关系的总格局趋于敌对与紧张。作为两岸军事对峙、兵戎相向的最前线,这一时期厦门海防对敌斗争呈现出“更加紧张、尖锐、复杂”的局面,其基本特点是:一方面,台湾当局利用大陆发动“文革”的机会,大肆进行“心战”破坏,并企图策划对厦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突袭;另一方面,随着“文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厦门沿海地区偷渡外逃事件频繁发生,“防上防下”(防敌特上岸破坏,防“下海投敌”)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侵略者垂涎厦门由来已久。早在1933年,日本海军即已派舰船完成了绘制精细的厦门港图、厦门港内港图等一系列军事地图。抗战爆发前夕,日本政府在《对华作战的设想》中称:"为保卫台湾并依据不割让福建条约之精神,必要时使用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以主力占领福州,一部占领厦门。"为了窥探厦门军情,1936年以后,日本军舰开始不时驶至厦门"操演"、示威。随着侵略步伐的加快,日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迅速传播的公共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分析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失当的原因,并提出构建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火红的青春——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校友回忆录》在厦门举行首发式,市委副书记吴凤章代表中共厦门市委向来自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的侨师校友赠送了《火红的青春》一书。 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杰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分别在首发式上讲了话。他们认为,《火红的青春——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校友回忆录》收入的侨师校友对侨师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方面的回忆文章,饱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对于和平统一祖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 ,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一、研究概况(一 )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党的十四大召开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仅1984———1987年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见诸报刊的就多达145篇。这些文章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而且观察问题的视角多样 ,几乎涵盖了“一国两制”思想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野蛮的军事镇压 1938年5月10日,日军发动了对厦门的全面进攻,占领厦门达7年零4个月之久。日本兵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如影随形。5月10日凌晨,日军从厦门五通强行登陆,“进村的日军对凡是敲门来不及开的就放火,连人带屋烧成灰烬;见到门户开着,闯进去遇人便杀,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也无一幸免”。仅有70多人口的五通村,当日即有24人惨死在日军的枪口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