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在1933年,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在上海秘密采访了在沪治伤的红军将领周建屏、陈赓等人,并撰写了《中国红色风暴》一书。她在这本书中,生动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传奇的英雄人物朱德总司令。但史沫特莱一直都未能和朱德见面,她非常渴望能见到朱德。直到4年后的抗战爆发前夕,史  相似文献   
2.
智取千吨粮 杨显东从宣化店回汉口后,国民党特务加紧了对他的监视。杨显东家住汉口黄陂路25号,特务与他同住一幢楼房,日夜监视着他的社会活动和家里来往人员,使他的处境非常险恶,连他的夫人汤汉清和孩子们的活动都在暗探黑眼的监视之中。  相似文献   
3.
1973年7月,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杨显东博士从“牛棚”解放出来不久,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引起了周总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正是杨显东的这封信,促使了毛泽东和自己青年时代的革命战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振翩教授夫妇的会晤。李振翩教授夫妇回国后;为发展中美两国的科技交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显东和全国人民的心情一样,迫切地希望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和平建国,医治战争创伤,使中国出现一个和平民主繁荣富强的新局面。 王震求援 1946年1月,杨显东担任湖北省救济分署副署长,  相似文献   
5.
两位女杰会晤于莫斯科早在1928年冬,美国革命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怀着渴望了解中国和踽踽独行的矛盾心情,以国际新闻记者的身份,离开了她生活、学习、战斗八年之久的柏林,告别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流亡领袖维云,从柏林乘火车到莫斯科。她在莫斯科逗留了一个多月,参观了莫斯科附近的一些集体农庄,然后从莫斯科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到哈尔滨,踏上了奔向中国革命的血染征途。史沫特莱在莫斯科逗留期间,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会晤了孙夫人宋庆龄。苏联朋友告诉她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蒋、汪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举起了…  相似文献   
6.
“这一辈子,我都忘不了在毛主席家乡蹲点、当父母官的事。”我面前坐着的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满怀感情地说起了他在湘潭蹲点的往事。老人叫杨显东,是农业科学家,担任过农业部副部长。杨老曾在美国留学,得到了博士学位。但他抛弃了高薪厚禄,毅然回国参加抗战。建国后,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冬曾随谭震林在湘潭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管什么运动,都必须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这不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很多人都这么看,这么做。可是后来有些人‘反省’历史时,似乎共产党人总是搞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