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永和  伍胜然 《唯实》2007,4(2):4-7
环境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要。随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于是,在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与人的环境需要相联系,拓展出“第三种生产”——环境生产理论与环境生产实践,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既合乎历史又合乎逻辑的致思维度和新的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张剑伟  崔永和 《理论前沿》2007,492(3):23-24
普通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尽管在实践观和人的发展等问题方面业已取得了可贵的进展,但仍显得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方法呆板、主体缺失,需要继续进行认真改革。  相似文献   
3.
崔永和 《唯实》2011,(6):26-29
长期以来,消灭城乡差别就是中国人的理想目标,但是,城乡差别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在扬弃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期,坚持城乡同步发展将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永和 《唯实》2008,46(6):22-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多元价值取向的并存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促使当代中国社会伦理发生分化,呈现出传统公利性伦理、市场利己性伦理与生态环境伦理并存的局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构建和遵循“三维伦理”规范,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环境优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遵循马克思着眼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理论出发点,生产力系统的能动要素是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类客观性要素,归根结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正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本身及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人的活动方式体现着人的素质和能力状况,服从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的活动方式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变动性,依据具体条件而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崔永和 《唯实》2000,(9):12-17
遵循马克思着眼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理论出发点,生产力系统的能动要素是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类客观性要素,归根结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正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本身及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人的活动方式体现着人的素质和能力状况,服从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的活动方式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变动性,依据具体条件而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空前严峻地突现出来,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求得社会进步,都无法绕过环境问题的困扰。于是,认真探讨和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界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日益优化的环境,也就不能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永和  程爱民 《唯实》2012,(6):21-26
幸福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人生价值意义的生成过程。幸福观则是人们对于生活过程的道德评价。适度幸福观是扬弃和超越利己与利他、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两极对立而整合升华的合理的、正义的、符合人性的应然幸福观。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追求"物质丰饶的纵欲无度"的活动中,把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地推向了全面危机的深渊。要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关注和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切实变革人的活动方式与生存方式,倡行适度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崔永和 《唯实》2007,46(8):5-9
现代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总是同人的发展和独立程度紧密相联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我国的市民社会建设,本身就是一次带有根本性的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说明,市民社会建设与人的解放是正相关关系.在当代中国,尤其要警惕对传统政治定势的过分依赖,认真地完成建设市民社会的任务,而不是要去"克服"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0.
崔永和 《唯实》2009,(1):25-29
人的解放是人有目的地克服异己的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自身压迫,能动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的“应然存在”的随机生成过程,而不是任何先在逻辑设定的理想定在。因此,人的解放就不能不始终具有时代性、奈件性和过程性。脱离历史时代、现实条件和历史过程,不切实际地为人的解放设定绝对理想的终极目标,只能令人类陷入宿命的期盼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