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石狮党史读本》摆在我的案头时,我再次被石狮党史同仁的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敬业执着,争创佳绩的精神深深折服。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各地各部门都提前谋划,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决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龙新民副主任、同志们: 会议开到这里,主要议程基本结束,这次会议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说:“希望您有更多新编书籍问世” 童小鹏回忆录《少小离家老大回》很快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部由著名文学家冰心题写书名,省委书记陈明义作序的回忆录,是童小鹏参加革命70年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内容生动感人,文字朴实优雅,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并配以3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引人入胜的好书。 童小鹏是长汀人,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风风雨雨近  相似文献   
5.
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经济大调整。这次调整,扭转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对“左”的错误进行部分纠正,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累了富贵的经验。刘少奇在这次国民经济调整中,勇挑重担,勤于思考,敢于纠错,大胆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深入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处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我国国民经济从1959年起发生困难,到1960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境地。主要农牧产品大幅度减产,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危机;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膨胀,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财政收不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①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与昌盛,为了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位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历史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汲取我党历史上总结经验的经验教训,学会科学地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历史,就是一部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探索前进的历史。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带领全党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它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胜利攻克漳州。漳州战役对于巩固中央苏区,开展闽南的游击战争,支援东江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对红军日后作战起了重要作用。漳州战役的胜利,至今仍在毛泽东早期军事思想史上熠熠生辉。一、从巩固发展中央苏区的全局利益出发,果敢地实践“敌进我进,打出外线”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2月的一天早上,史英萍老人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下来。霜后的阳光姗姗来迟地穿过窗棂,照在脱了漆的斑驳的沙发上,也照在年已80高龄的史英萍老人的身上。老人颤抖着双手,一口气重读了《清贫不减求学志——福建师大特困生纪实》的报道。芬芳的松墨扑鼻而来,老人一字一句地念出声来,心灵被震撼了。眼前的方块字,似乎浮出了纸面,汇成当代“天之骄子”矢志求学、负重拼搏的足迹。被岁月淘洗得浑浊的双眸禁不住潮湿了。 犹记得65年前,家境贫寒的史英萍几次濒临辍学的厄运,幸好得到亲友同学的大力相助,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了初师的学业。对贫困有切肤体验的史英萍,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段经历。那种在困难的时候受人帮助的感激和丈夫谷文昌生前的谆谆教诲,一直留在史英萍老人的心头,成为她用同样的方式报答人民的潜在动力,激励着她始终如一地默默奉献。早在70年代,史英萍全家下放到宁化山区时,就曾热心地帮助当地一个读林学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