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取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广泛调研 ,从大学生的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 ,揭示了他们在人生价值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集体主义等方面的基本表征 ,并就相关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到1983年,波兰总共有二十八个基督教教派和五个非基督教教派。为了满足所有教派一律平等的要求,波兰解放后,国家对以前非法存在的几个教派也给予法律上的承认。据估计,非天主教教派有85万多教徒。波兰罗马天主教教会:是一个广泛性的宗教组织,叫做“圣·罗马,大家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一定结构和活动原则的教会机构,另一部门是由承认这个机构制定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舍勒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与其他生物相比,人既是自身的死胡同,又是出口;这个出口在于人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精神是人和其他生物本质区别的规定性,精神既是软弱的,又是和生命一同升华的。人不仅是精神的存在,而且是精神趋向的存在;这种精神,不是定在或此在物,而是趋向的、不断建构着的在者。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的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的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展开了现象学的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的洞察中,解释学的思想和现象学的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的居所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的分析与澄明其实蕴涵着现象学精神另一种形式的维模。  相似文献   
5.
张廷国 《岭南学刊》2007,6(6):95-98
讨论现代性的问题,就必须面对近代的科学和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的"解构"都是对现代主义哲学进行彻底解构的后现代哲学,但缺少新的建构。我们也面临着自身的解构问题,但我们要解构的并不仅仅是现代性的问题,而更多地是前现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