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追求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是价值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超…  相似文献   
2.
一、人的本质含义 有人解读以人为本,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以及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其实,人就是人,不管哪种意义上的人都是人,都具有人的共性.人的共性就是人的本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和社会是一对范畴,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不能没有人.以人为本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以人为本不同于以民为本,自古以来就讲国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和国是一对范畴.因此,认为以人为本主要就是以民为本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经验做出了逻辑上的概述,用事实说话,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类意义上的人、社会意义上的人,还是个体意义上的人。这种在逻辑上的区分,对我们理解“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人的存在形态看“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且有助于澄清“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以个人为本”等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创造与应用符号(非物质性)和制成品的总和,它构成了各种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感受规则、服饰、言语、仪式、行为等规范及信仰系统等;狭义主要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包括绘画、音乐、戏剧、文学、出版物等.  相似文献   
6.
张洪春 《学理论》2012,(9):104-1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弱化的困难和挑战,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实现。文章通过以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基础"课教学调查为切入点分析,认为构建问题主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破解现存课程的实效性弱化问题,从而有效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  相似文献   
7.
漫谈诗歌的意蕴美和韵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审美价值,这表现在意蕴美和韵律美两方面。意蕴美主要包括: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雅美与俗美;古诗词美与今诗词美。韵律美主要包括:平仄的抑扬顿挫美;谐韵的漫声歌唱美;对仗的整齐工整美;律诗的格律美。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为民情怀。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背景及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认知,从而真正在操作层上破解"四风"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思维即四维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的思维发展史就是人的本质形成史。只有了解人的本质,按照人的本质规律来塑造人,才能使人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成为现代人。  相似文献   
10.
"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古代儒家传说,谓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二者都是"天授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