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绪与健康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参加科举考试二十余次,却一直名落孙山。45岁那年范进意外考中广东乡试第l匕名举人,得知喜讯,范进竟喜极而疯,高喊:“咦!好了!我中了!”跑到集市一L。范的岳父胡屠户见女婿狂喜致疯,追上去,道:“你这个畜生,中了甚么?”并一掌打将过去。范进被打后才清醒过来。可是胡屠户却因打了举人老爷而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也因为过度恐惧病倒了。这个故事说明范进因狂喜而致疾,其岳父则因过度忧虑而病倒。两者都是情志过度,心理承受不了而致病的。  相似文献   
2.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清代蔡云咏百花生日的一首诗。寥寥数语,点出昔日人们在仲春时节,为百花庆贺生日的有趣情景。过去,民间把农历二月十二作为百花生日,也叫花朝。届时喜爱花木的人家和花农都要为百花祝寿。女孩子家把五色彩绘或绸布条扎在花枝上,或用红纸做成三角小旗插在花盆上,称  相似文献   
3.
把祝福遥寄,在飘飘粽香里。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阳佳节"。端"为开始,一个月中的第一个五日为端五。五月初五,二五相重,也称"重五",又因我国习惯把农历五月称作"午月",所以又把"端五"称为"端午"。从时令上看,这时已是仲夏,所以,又有  相似文献   
4.
香:牡丹的香是难以言传的,由于香味儿散发飘忽不定,又因品种不同而香味儿各异,很难捉摸,给人的只是一种香味的感受与美感。“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牡丹花香的评价。唐代诗人李正封说:“压枝金蕊香如扑,  相似文献   
5.
冬至,也叫冬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古时把冬至视为“亚岁”。民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这天,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北京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冬至时几乎家家户户吃饺子。  相似文献   
6.
暑天说扇     
徐敬武 《海内与海外》2011,(8):78+75-78,75
"举处随时消暑热,动来常伴有清风"。这幅对联把扇子的消暑作用作了恰到好处的描述。 酷暑伏天,溽热蒸人。这时挥动一把小扇,"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会给你带来阵阵微风,使身边的微小气候得以改善,使人感到凉爽舒服。  相似文献   
7.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民谣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富浪漫色彩的传统民俗节日"七夕节"。过去,民间对七夕节极为重视,节前到处张灯结彩、设香案,陈瓜果,宋代《东京梦华录》上说:"皆于街心彩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这是一方教育的热土。 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用血与火谱写出英雄史诗:“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红四方面军在这里组建,两位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将军在这里诞生……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唐·韩琦"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一进深秋,百花渐次遁去之际,几乎便是菊的天下了。这时,如果你漫步菊圃,便会发现每朵菊花都象一首隽永的诗篇。有的像寒梅傲雪,戏弄风神,令人起敬;有的像荷花泛水,舒怀怒放,使人陶醉。菊花的这种不畏霜寒的顽强性格,素为人们所崇敬。所以,古人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君子"。我国人民养菊、爱菊、颂菊有着悠久历史,早在《礼记.月令》中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记述。《楚辞》中亦有"春兰兮秋菊,长  相似文献   
10.
元宵,是岁首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所以古时人们称其为"上元",上元之夜也叫元夕、元夜、元宵。所以元宵节也称作"上元节"。元宵是春节后最热闹的宵夜。由于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节到此将要结束,但人们节日的余兴未尽,所以正月十五要尽情地热闹一番。到处张灯结彩,放烟火,舞龙灯,耍社火,甚是热闹。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