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平顺县青羊镇刘家村党支部书记牛来好现年63岁,初中文化,共产党员,1983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刘家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他个人也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新时期好支书”称号,并连续三届当选为长治市、平顺县人大代表。在一次党建座谈会上,牛来好结合自己20年的工作实际发了言。笔者觉得他的发言对农村工作有所启示,就将他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还真有, 70岁的共产党员郭玉锁就是其中的一个。 1998年,老郭从平顺县公安局离休回到了老家平顺县苗庄镇苗庄村。按说做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老郭工作搁下了,却把做好事的习惯带回了村里,没有了上下班的限制,做好事更多了。   在县公安局工作的时候,老郭就一直做好事。《人民公安》、《中国财税》、《支部建设》、《山西经济日报》等多家报刊曾以《丹心未与人俱老》、《大红春联暖民心》、《“活雷峰”郭玉锁》等为题,报道过老郭的事迹。老郭在县机关和…  相似文献   
3.
成开松 《党课》2006,(8):47-47
时下,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在下乡过程中,把乡镇政府当作下乡的终点站,而不肯下到村里和田间地头,村里有什么情况要听乡政府汇报,没有把深入寻常百姓家看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平顺县北社乡党委、政府干部转变作风,印制了“问政于民”公开信和征求意见、建议卡 4000余份,由乡党委、政府所有干部和村主干携带公开信进村庄、访农户、坐炕头、话发展,向全乡农户及有关经济实体征求意见。   “问政于民”活动征求的意见和建议有五条: 1.你对自己上项目、办实体发展经济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打算,目前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2.你在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项目方面有什么可利用的关系和条件,需要政府给予怎样的协助。 3.你对全乡以及各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原本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却在短短2年时间里吸引来8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落户。从此时起,村里旧貌换新颜,村民走上富裕路。是什么“举措”使得这个村发生如此大的剧变?请听一听潞城市闫李庄党支部书记刘铭生谈的“致富经”。  相似文献   
6.
著名劳模申纪兰虽然名气很大,但她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的农民本色却始终未变。无论是请她去作报告,还是慕名前去学习,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中原因,一是她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精神感召力,二是她那种时常说“顺口溜”的特殊表达方式。她说的“顺口溜”朴实易懂、言简意赅、概括精当,往往是把党的政策通俗化或把乡村俗语换新词表达健康向上的新内容。笔者听申纪兰报告和到西沟参观时,收集到的“顺口溜”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申纪兰在说到旧西沟的生存条件、劳动收成、风俗习惯时说,“没土光石头,谁家也发愁”,“劳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