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被称为"台湾文化初祖"的沈光文,其文化上的贡献在于:第一,为台湾留下了最早的汉字著作;第二,在台湾原住民中教授汉文;第三,开创了台湾文学,并建立诗社。沈光文的诗歌创作特色:一是悲愤相续的孤臣心声;二是悲天悯人的风土观照;三是悲凉无望的乡愁情结。  相似文献   
2.
慈城状元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文鼎盛、科第绵延的慈城不仅有400余名的进士和上千名的举人,而且还出了5位状元.这就是宋代的姚颖、方山京和明代的姚涞、杨守勤,以及宋代的武状元胡应时.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赵文华在抗倭斗争中能够力排众议,提出“剿抚并举”“开禁互市”等策略,又能够慧眼独具,举荐抗倭主帅,大有功于抗倭斗争的最终胜利。但是在当时的官场上,赵文华又是一个依附于严嵩而善于玩弄权术以攫取一己私利者。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需要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还历史人物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4.
慈城鼎甲考     
明清两代,慈城所出鼎甲,除状元四人,另有榜眼一人,探花三人.与慈城所出状元相比,同样名列鼎甲的慈城榜眼和探花在为人个性上大都凌厉刚烈、率性任情、清亮执拗,显示了慈城文人注重事功、激励人生、安世济民的抱负,显示了慈城文人阳刚热烈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自明代开始的在沿姚江(浙东运河东段)的余姚、慈溪、鄞县三县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四百余年地域文化异常发达、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各类人物竞相出现、文化士族比邻而立的“姚江文化现象”。“姚江文化现象”以“科举金三县”为其表征,其特点是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达,其产生原因,是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城市的发展等等,而其最特殊的原因,则是全社会重视教育氛围形成的教育优势,文化士族间相互交流而激荡生成的思想深度、学术成就,这是产生“姚江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应麟是一个知识渊博、通古博今的鸿儒大家,又是一个伟大的儿童启蒙教育家.其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所撰<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