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论德育的社会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玉 《桂海论丛》2006,22(5):59-61
构建完善的德育社会激励机制是有效开展和正确实施德育的必然要求。受社会激励机制内容不完善、激励目标片面、社会舆论正面教育与反面批判结合力度不够和我国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的德育实践中出现了“形神分离”、投入产出非均衡发展等现实困境。因此,迫切需要对德育的社会激励机制进行内容完善、模式创新和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2.
李凤玉  ;徐洪刚 《传承》2010,(30):72-73
新增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相对短缺、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来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既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又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原则性于一体,既有党的一般工作的特点,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一直是党中央对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努力…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脊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前沿》2006,(6):146-148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法治的缺位后果,没有法治的支撑,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像我们以前的农村政策一样软弱无力,使农村的建设出现“跛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过程,实质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和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和整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公正分配,是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责的重新定位。这需要法律的调整及农村法治的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法治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脊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