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指出,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自觉,是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解决云南省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调查研究要获得实际效果,就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结构、治理体系、发展方式、社会主要矛盾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去年,天门市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村区划调整,调减行政村(居)226个,使全市行政村(居)由过去的783个减少到现在的557个,减幅达29%,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对民生问题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改善民生是十八大精神的一条红色基线。报告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必将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4.
李启斌 《学习月刊》2009,(14):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主动迎接,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宣传文化部门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迫切需要在四个方面争取主动,有所作为。 一、在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上要有新作为。 在农村基层,不少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还很模糊,或盲目建设、以偏概全,或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迫切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站上新起点,扬帆新航程,我们一定要把握新方位,担当新使命,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坚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切实担负起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推动新时代高质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新时期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开辟了新的视野。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来看,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同时还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也是我们今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