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国特色的若干思考李春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思想道德建设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十六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精神,我们从本期起,新辟《继续教育》栏目,并准备用一年的时间,聘请专家围绕教师的职业道德、课程观、教育观、心理素质,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撰稿,并在文章后设计教师进修的思考题,希望对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阶段死刑存在的社会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死刑存废之争日前,关于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赞同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都持着自己的各种理由,赞同废除死刑的人认为死刑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即使是法律也无权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权。而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则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效果,死刑非但不能废除,而且还要继续强化死刑的执行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讲价值观问题?本课在高二思想政治课中有重要地位,集中讲价值观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考虑的。第一,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二哲学常识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1—5课主要论述了世界观的问题,因此,紧接着就是以世界观为基础,讲述价值观问题。第二,从全书的结构体系看。本课是第五课内容的引申。第五课提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就主观因素而言要受到价值观的支配。这是因为,人们发挥主…  相似文献   
5.
春日断想     
一声春的消息,一片萌发的叶子,素朴的告诉我:春天来了。 突然么?至少我还没来得及呼唤,春天就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决定的,本文力图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三方面,探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了洪韵珊同志《对社会主义所处时代的重新界定》一文(《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颇受启发。但对其中一些论点不敢苟同。洪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现代政治教师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钻研和精通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师德修养价值。可以说,优化智能结构,是政治教师道德修养的必备条件。一、优化智能结构是为人师表的新要求教师智能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结构。一般说来,它是由教师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三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也有学者主张由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构成)。教师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9.
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就题目而言,是为了突出人生问题诸多内容中的目标选择——崇高理想的选择,而实际上是集中论述了人生观的主要问题。现就若干问题作简要解答。一、为什么要讲人生观问题?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哲学常识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世界观教育为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体的“三观”教育。其中包括“三观”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以及与“三观”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第一课至第五课主要讲世界观,第六课讲价值观,第七课讲人生观,第八课是把“三观”教育落到一处…  相似文献   
10.
东晋时代的祖达,范阳遵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祖逖幼时不爱学习,但到15岁时,则认真学习诗书,乐于助人,受到乡邻和家族的赞扬。他有一位极知己的朋友刘琨,二人同为司州主簿,志同道合。有一段时间,他们同睡一张床,共盖一条被,纵谈国家大事,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知疲倦。每天雄鸡报晓,他们就起床在庭院里舞剑,锻炼体魄和意志,练武习艺,准备随时报效国家。有一天,刚到半夜鸡就叫了,祖逖照样把刘琨叫醒,说:“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说,半夜里鸡把我们叫醒正是促成我们为干成一番事业而努力,这不是什么坏声音啊!于是两人乘着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