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网络语言、跨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建设诸问题的讨论,认为越是具有民族内涵的网络文化,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化;对于全人类来说,网络文化最终只能是多元文化的一种共性的东西,而不是所有文化同质化的结果.在异质文化同本土文化激烈冲突的今天,建立民族文化中对信任的崇尚,对共同理想的追求,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新世纪中保持独立的关键,也是我们对网络文化进行人文审视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美国OCLC(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情报网络系统,是应用高科技技术实现图书馆的馆际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全球性网络。也是图书馆进入21世纪的阶梯。 OCLC创建于1967年,其机构名称是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中心。当时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的54所在学联合建立一个计算机联合编目网络。1971年,OCLC  相似文献   
3.
历史著作以记叙为宗,此所谓“史载笔”,“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种记叙文体又以信实为本,“信史”、“实录”,是对历史著作的充分肯定。《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享有“实录”、“信史”的殊荣。然而,这本身也说明了真实记载历史的不易。因为,一方面,“代远多伪”,“因时多诡”,真实的记载,是以对历史的甄别、考证、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真实的记载,最终要以对历史进行恰当地表述实现。它的记叙中有对历史的辨析与评断。  相似文献   
4.
"见之行事"、"互见"、"对照"诸方法是《史记》传记文学创作呈现隐约之美的主要形式因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是作者孤立的主观意图的体现,而是"抒愤"的内容与史书的体裁的要求,是由内容与体裁所决定又被司马迁恰到好处地驾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下称《光盘版》)是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中心研制的我国第一个连续出版的大规模集成化的大型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它集学术期刊全文的快速检索、导读与评价于一体,对于我国学术期刊的检索、利用、评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成为高校及各情报信息部门文献检索服务的主要工具之一。 1.《光盘版》的优势 (1)收录范围广,文献档次高。《光盘版》全面覆盖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各个方面。收录的文献取自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和专业特色期刊,收录各种期刊3200种。由此看来,《光盘版》收录种类…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同时也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概括了审美认识的重要特征。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观照,是直觉的,审美的,既需“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六十》)在这种观照中,主体与客体产生情感的交流,“物我一体”、“意与境浑”,形成意境。意境来自审美认识,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作为艺术审美活动之一的诗词鉴赏,离不开想象。梅尧臣说:“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道其仿佛……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悉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转引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鉴赏作品必须通过想象,正如萧统在《文选·序》中说:“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想象在鉴赏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呢?凭借想象,读者才能发现诗词的意境,并进入意境。意境作为思想情感的独立自足的时空或艺术天地,它的美学意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在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表明传播业与网络的联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象征着网络对信息产业的超越。随着因特阿的发展,网络文化将使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迅速扩大。 一、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因特网因其传播信息的跨时空超量综合特征以及双向互动功能,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在20世纪末的异军突起,大大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走上新闻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鉴赏与批评,是一个被人们讲得很多而又很含混的问题。人们大都将鉴赏混同于欣赏,从而将鉴赏与批评的关系说成是欣赏与批评的关系。例如有人在《批评和鉴赏的区别是怎样的》的题目下写道:“第一,从态度上说,鉴赏是主观的,是没有利害感的……批评是客观的,是有目的的。”“第二,从程度上说,鉴赏是批评的第一阶段,鉴赏在认识过程上比较批评的程度浅,我们考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