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 1月9日国家重点工程淮南洛河电厂二期工程四号机组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2.
上山下乡运动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代末,在红卫兵运动渐趋沉寂时,全国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对这场运动如何评价,史学界所论不多。笔者在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上山下乡和上山下乡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贡献和运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可同日而语,上山下乡运动应该否定。  相似文献   
3.
杨久梅 《党史纵览》2002,(10):45-47
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2月2日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十五”期间全省交通建设计划投资400亿元,力争5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80—100亿元。具体将实施六大交通工程:一是高速公路贯通工程;二是快速通道网化工程;三是省际道路畅通工程;四是县乡公路通达工程;五是江河水运工程;六是交通科技信息化工程。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文化扶贫开创了提高人力素质的“造人”式扶贫新思路,是带有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文章对文化扶贫的运作方式及其强调内因的合理性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山下乡运动,是指60年代后期,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干各种因素的作用,作为安排知识青年劳动就业措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变成了”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变为一场运动①这场运动持续了10年之久;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仅就此作一系统的剖析与探讨。60年代末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发动上山下乡运动的现实原因。问题之一:就业压力的困扰。60年代末,就业困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城市人口基数大。这是由于50年代初政通人和、经济复苏;工业部门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农民涌往…  相似文献   
6.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许多话题都已成为古老的故事,不变的是人世间的情与爱。读《彭雪枫家书》就有这种感觉。 彭雪枫与林颖,这对在淮北抗日烽火中相识、相恋的恩爱夫妻,只度过了长相思,短相聚的短短3年,却用忠诚、理解、互敬、互助对爱情的涵义作了最好的注解。今天读来,仍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7.
杨久梅 《党史纵览》2002,(11):11-11
1月18日省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向各市、县(市,区)委、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抓好村级学习教育活动整改工作适当延长整改提高阶段时间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召开,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相继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其中较为突出的如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梁漱溟“反动思想”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及由此而引发的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冤案,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等等。这些影响至巨的批判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令人深思。 一、几个特点 建国初期的几次批判运动,是在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几乎与经济复兴工作同时展开的,且一发不可收拾,一场接着一场,一浪高过一浪。这些批判运动,有几个明显特点: 1.声势浩大,株连众多。这些批判运动主要发生在文艺界、科技界、思想界。但最终这些界域均被突破,运动波及全国。当时是工、农、兵、学、医各界一齐上阵,举国共讨。据统计,仅在1955~1956年间各地报刊为批判梁漱溟“反动路线”,就发表了约100篇文章①。批判胡风时,《人民日报》创下了 1个半月发表200~300篇声讨文章的记录②。在批《红楼梦》时,报刊上也发表了数百篇文章。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红楼梦讨论集》4集,共收入129篇文章,近100万字③。名为“讨论”,实多批判。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相继发动了对电影《武训传》、对梁漱溟“反动思想”、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对胡风文艺思想、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等的批判运动。这些影响至巨的批判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战略的孕育、确立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依法治国思想的孕育依法治国 ,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的阐述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简言之 ,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一切事务的治理纳入法制轨道。这一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建国后 ,新中国确定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党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这两点规定了我国民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