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名节观是被冲击得最体无完肤的部分,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革文化命”的那个年代,一提儒家的名节观,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那些恪守封建道德的”节妇”、”烈女”,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说教。似乎讲名节,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内容。”文革”过后,  相似文献   
2.
鲁肃平议     
在三国历史人物中,有两个人物由于文学作品的缘故变形最大,一是曹操,一是鲁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有关三国的戏剧、影视剧中,鲁肃无一例外都被塑造成忠厚、老实的形象,而在忠厚、老实的背后,又似乎显得有些窝囊和无用。其实,我们只要细翻一下《三国志》等史书,便不难看到一个与文学作品迥然不同的鲁肃形象:他壮健勇武、性格豪放、处事果断、富有谋略和胆识,是一个集政治家与军事家于一身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3.
杨淑明  朱平 《理论学刊》2006,(12):100-101
一、孔子“礼”的思想辨析孔子“礼”的思想,上个世纪初以来常为人所诟病,有人甚至得出孔子“复礼”就是复辟西周奴隶制的结论;即使有些对孔子有较高评价的人,在“礼”的问题上也难脱臼于“保守”之论,并进而认为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笔者看来,孔子的“礼”不仅不保守、不落后,而是与时俱进,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意蕴!众所周知,孔子以前的“礼”是自夏、商、周以来所形成的一套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勿失其民者也。”[1](《昭公五年》)到了周代,“礼”已是一套成形了的制度、规则,已经具有“习惯法”的功能,已经成…  相似文献   
4.
民心向背与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明 《理论学刊》2002,(6):118-119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那么“民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 ?对此我们的先人曾进行过探讨 ,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商朝统治者认为王朝兴亡与民心向背关系不大 ,他们鼓吹的是“君权神授”论。西周统治者就明智多了 ,他们提出了“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的见解 ,认为只有得民心者 ,皇天才会佑助。到了战国时代 ,孟子更提出“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样一种“得民心者兴 ,失民心者亡”的观点 ,对民心…  相似文献   
5.
中纪委、中组部派出的第二批巡视组透出信息:今后巡视组对地方官员们的考评、督察不仅要听汇报,而且还要深入民间、深入基层倾听在老百姓中流传的有关官员们的“故事”、官员们的“口碑”,并以此入手了解地方官员们的为官、从政情况,由此决定其赏罚和升降。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君子论杨淑明“一部《论语》,一言以蔽之:君子之论”(《随笔》1996年第5期第104页)。这虽是文人之笔,但细细思忖,又确有相当的道理在。我们如果把孔子的学说分为两部分,那么一部分是孔子的政治道德学说,而另一部分则是孔子的君子学说。孔子的政治道...  相似文献   
7.
孔门弟子仲由、端木赐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门弟子仲由、端木赐探论杨淑明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其事迹记载较丰且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仲由、端木赐、冉求、颜回等数位,现对前二人作些论议。仲由,字子路,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子路的伉...  相似文献   
8.
试论孟子的独立人格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淑明 《理论学刊》2001,(3):105-107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历来以所谓缺少独立人格意识而为人所诟责 ,但这种诟责太嫌笼统 ,它没有分清先秦儒家与秦以后儒家的区别。若说秦以后儒家文化缺少独立人格意识则可 ,但说先秦儒家文化缺少独立人格意识则未免失之以偏概全。起码就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而言 ,在他身上就具有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 ,是封建专制制度正在建立的时代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独立意识也日益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幽灵所吞噬。面对这种对人的尊严、人的独立意识的扼杀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一种崇尚自然、…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说法,认为以孔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游离现实,是陈腐迂阔,这实在是一种误会。且抛开一般的儒者不论,单就孔子来说,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实精神。一、孔子对现实的社会政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首先,孔子的理论研究体现着一种务实的精神。一部《论语》载孔子为政理论甚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