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柳亮 《共产党人》2008,(1):46-47
一、完善组织设置形式和运行制度构建灵活便捷的组织形式。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处级以上机关定期组织团委书记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形势,部署工作任务,加强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二是跨建制抓好组织建设。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隶属单位共处同一任务点和团员青少年的单位,实行分片、分区、跨建制建立团组织。三是建立网上团员活动中心。在企业局域网开设团组织网页,用网络这个纽带把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相似文献   
2.
领导力理论视野下的大学内部管理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领导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强调相互影响与伙伴关系、建立愿景与引导变革、有效领导力与情境适应性以及道德维度等方面的内容。在领导力理论视野下,我国大学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系列变革:由“独白”走向“对话”,凸显主体价值和人文关怀,发展平等伙伴关系和共同治理格局;由控制走向引领,发展大学校长的领导力,以共同愿景驱动大学主动变革;由“守成”走向“创业”,培育和形成领导团队,增强办学的自主性、开放性和自律性,发展大学的创业型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A、B两所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现状作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问题是我国目前正在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经济学上给予其理论解释有利于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试图通过土地产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在政府与农户间建立一种新的契约关系,以在不损于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构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重点研究了退耕还林中的寻租和串谋行为;从委托代理论出发解释了这个农村政策,并给出一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中心内容和关键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探索党与政府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邓小平同志对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思想,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我们党建立科学的高效的党的领导制度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零赋税”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遭到了众多质疑。我们有必要从我国乡镇政府职能沿革出发,探讨农业“零赋税”时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更是引导和激励青年一代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虎志文,1980年出生,是固原市彭阳县供电局运检中心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2013年3月,他代表宁夏28万青年志愿者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5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期间,他与“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道德模范买世蕊等先进人物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这位“80后”的小伙对新时期雷锋精神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  相似文献   
8.
乡镇配套改革的经验说明,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已经从“减人、减事”转变到“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上来。国家必须统筹乡镇财政,才能有利于乡镇政府作用的加强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形成。农村配套改革主要目的和任务,不是削弱乡镇政府地位与职能,而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述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基本内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更新管理理念、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加强管理考核等措施提高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由、秩序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和秩序都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对自由和秩序的追求源于人类的本性,人的个体性表现为对自由的向往,人的社会性则通过秩序予以表达。由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价值需求、价值期望的多层次性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的冲突频繁。于是,积极、适时地化解法的自由与秩序价值之间的冲突,协调冲突各方的利益,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