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农村派”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农村》为阵地,“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底结构为宗旨”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左翼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有后来成为新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的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等人。而这个学派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  相似文献   
3.
武汉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两党关系最融洽的时期,双方在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民众动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的根基源于两党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逐渐弥合了分歧,国民党相应地调整了民众动员政策。武汉会战前夕,国共双方协同进行民众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及其第三厅得以组设。会战期间,双方共同推动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共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共双方的努力,使得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取得很大成效,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众动员为我们观察战时国共关系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