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涂文学 《世纪行》2014,(1):32-32
<正>目前,湖北已成为全国高职教育大省,但高职教育实力并不强,亟需采取对策,建成高职教育强省。一、大而不强:湖北高职教育在全国的地位1.湖北已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大省2012年在校生数44.68万人,排名全国第6位。就规模而言,湖北是中国高职教育大省。  相似文献   
2.
市政问题是城市问题的核心,20世纪30年代的“市政改革”是中国近代城市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改革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而且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近代“市政改革”运动的历史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于破解世纪之交中国城市现代化和现代城市化诸多难题具有现实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涂文学  宋晓丹 《世纪行》2009,(12):31-36
张之洞自1889年任湖广总督来到武汉.至1907年进京离开武汉,历经18年,除中间两度暂时署理两江总督两年多时间外。一直在武汉推行“湖北新政”,修铁路,办工厂,兴学校,练新军,使武汉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据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祥地,蜚声海内外的外贸大港及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高职教育大省,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高职教育强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亟需采取对策,全面提升湖北高职教育水平,争取早日跻身全国高职教育强省之列。一、湖北高职教育在全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几次"崛起"与"塌陷"并不是某种具体原因决定,而是人为作用、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城市管理体制、自然地理与交通、现代技术革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笔者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时势、地势、城市功能演化趋势三个大的方面.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构"九省通衢""腹地聚散中心"的地理--交通--商贸中心格局,以及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已于近期全面开展,为便于设计机构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的脉络,广泛听取各界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构想,总体规划修编专班于7月11日召开了“从历史走向未来———武汉市战略规划文史专家座谈会”。现将与会专家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高度重视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视为鼓励商战,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之要务。张之洞振兴茶务的主要举措包括:调整政策,劝农种茶;改变种植方式,提倡科学种植;倡导机器制茶,提高制茶效益和制茶品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产茶州县官吏勤政务实;严把种茶、制茶质量关,确保上市茶叶价优质良,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出台恤商政策,支持两湖茶商做大做强制茶贩茶产业,等等。这也从推动以武汉为中心的茶叶贸易和振兴两湖地区商务的视角,反映了张之洞“湖北新政”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