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朋友、同志间适度赠礼,既是传统习俗.也是人之常情.毛泽东在公务活动和私人交往中,也常赠送或接受礼品,但他有着严格的原则和尺度.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今北京)迁移。载乘毛泽东驶入北平,并在西苑机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检阅的是一辆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车。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题词,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的,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和心路历程.很多题词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鲜明体现,有的题词成为党和国家某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以博大、宽广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卓越的智慧、革命的情怀,将高远的理想、崇高的精神,通过简约洗练、意蕴深远的题词纵情表达.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中国是带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寓。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中华大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毛泽东关于文物保护的直接论述虽然不多,似我们从他对文物古迹和遗址、馆藏文物、考古发掘等具体文物保护工作的零散批示和实践活动中仍可以看出,毛泽东心系文物工作,关心、重视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相信和重视发展中医药,都是他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6.
游和平 《党史博览》2003,(12):10-13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生前曾明确要求,不要做寿。偶尔有几次,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真情,为毛泽东庆祝生日,也只不过是在原来的伙食标准上加一两个菜而已。党内外同志提出为毛泽东祝寿,都被他谢绝了。毛泽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叶子龙等人将公历与农历对照,核定毛泽东的生日为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据《韶山四修族谱》卷十五记载:“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即农历十一月十九日生。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等人,从历书上查对,将公历和农历对照,核定毛泽东的生日为12月26日。毛泽东曾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非常关注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文化,其中也包括佛教文化.佛教自古印度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自佛教传入我国后,得到空前的发展.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揭示了中国寺庙之多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把人民信访工作看做是与人民群众沟通的一种有效载体。在繁忙的国事活动当中,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亲自受理人民来信,解决落实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农户家庭.16岁以前没有离开过这个聚族而居的封闭乡村.除了偶尔到离家不远的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自己儿童、少年时代的全部时光。在韶山冲,毛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安分守己的种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6岁以前的毛泽东,整个身心就浸润、徜徉在这样一个农家生活环境的氛围之中。1915年4月5日,杨昌济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他与学生毛泽东的谈话,评价韶山毛氏家族“风俗纯朴”。自然而然,当地及整个中国异彩纷呈的习俗文化,在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人民信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通过向政府机关或领导来信,提出各种要求.对各项工作提出建议,对一些干部提出批评,这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