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而来,步履蹒跚,但一走到教堂边,立即放下背箩,换上新衣,庄严走进教堂,然后开始高唱赞美诗……这是几年前我在贵州威宁石门所见到的一个生活画面.虽然这画面也一如平常,只是一个太平凡太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但多年来这个场景一直在我的心中不断闪烁和萦回,反复呈现,像一幅烙印在心灵上的风景画一样,凝固定格,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
笑脸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13):61-61
这幅照片拍摄于付中苗寨 .时间大约是2003年前后.当时付中还没有通公路,我和西子是从四寨河爬坡上去的,爬到坡顶,再走一段弯弯山路,远远到了一就看处被古树密林遮蔽着的木楼村寨,那就是付中.  相似文献   
3.
初上三省坡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24):80-80
热爱家乡,这几乎就是一种本能。诚如黄永玉先生所说的那样,爱家乡并不是一种特别的美德。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格。我想我也一样。在爱家乡的一般意义上。我和别的人们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4.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12):66-66
汽车一直在爬坡.而且,山道弯弯,让人晕眩. 我最早听说东朗这地名.是在去黔东南州榕江县滚玉乡的路上.滚玉就在东朗的对面,中间只隔了一条都柳江.  相似文献   
5.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23):74-74
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在黄昏时分破云而出,照彻山谷和梯田,让我们都既感意外和惊艳,又深感温暖和欣慰,觉得老天爷到底还是眷顾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没有让我们失望而归。  相似文献   
6.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21):73-73
终于到了平架——这个我向往了许多年而一直无缘拜访的村寨,一个以音乐闻名于世的著名侗乡。  相似文献   
7.
岂扒雨夜     
说实话,在我看来,贵州所有的民族村寨都值得做旅游开发,但要看时机。  相似文献   
8.
曾有多人问过我,黔东南到底有多少个寨子?我说这个问题要问上帝。又有人问,你常年在黔东南山地奔走,并拍摄下大量寨子的照片,你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你怎么那么喜欢那些寨子啊?那些寨子究竟有何魅力?我说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并不容易。因为要真诚答复,一切说来话都长。从大的生存背景上说,黔东南各民族依托的是一种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10):71-71
黔东南自治州的许多苗寨都是建立在高山顶上的.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么高的地方来建寨子?他们说,高点嘛,好看地方.雷山县的高岩苗寨则是这类苗寨的典型和突出代表.其建立在一处形似半岛的高山顶上,寨子的三面是悬崖绝壁,只有一面靠山,并有小路通往外界.  相似文献   
10.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9,(18):70-70
龙塘,位于九十九坡顶端,塘边有水常年流淌,周围却并无古树林木之类。多年后,塘边居然修起了一栋房子。而房屋的主人竟然是我们当年的同学潘万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