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一潘逸阳:让苏区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环境最艰难、斗争形势最险恶、挫折和曲折最频繁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凝聚起来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全国各苏区干部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共同构筑了我们党伟大的精神宝库,并在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我们党胜利走过了由局部建政到执政兴国的伟  相似文献   
2.
一、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青年工作中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期培养的青年,不仅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而且还要成为道德高尚和艰苦创业的一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青年的道德面貌日益进步。比如,在青年中形成的自主、自尊、自强、平等、竞争、创新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工业社会,从封闭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考察,作为识人用人的基本手段之一,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上指出,要切实把好考察关,不断改进考察方法,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如何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一个拟任干部进行考察,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其德才水平和思想素质。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考察工作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从干部的考察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青年人才政策历史反思 自建国至今,青年人才政策及其变化,大约可分为较明显的三个阶段:以“文化大革命”为界线,“文革”以前为第一阶段,“文革”期间为第二阶段,“文革”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三个时期的青年人才政策,变化较大,但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需要而展开。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时值全国刚刚解放,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5.
在陈水扁的一手策划下,台军方高层进行了新一轮的人事变动。令人惊讶的是,“三军司令”同时换人,这在台军历史上极为罕见。岛内各界对此纷纷进行猜测,一般认为这是陈水扁想借抓军权进而继续控制台湾政权,甚至有可能在他的政权面临危机时“停止大选”或“进一步剌激两岸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建设与青年工作■潘逸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时期,青年面临着一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才政策的反思与构想潘逸阳45年青年人才政策的反思我国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世纪的挑战与青年人才政策的构想45年青年人才政策的反思自建国至今,已有45个年头。这期间,青年人才政策,大约可分为较明显的三个阶段:以“文革”为界线,“文革”以前为第...  相似文献   
9.
潘逸阳 《党建》2006,(4):20-21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当前农村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西省赣州市结合实际,创新思路,通过抓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注入强劲活力,提供组织保障;通过新农村建设,又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舞台和检验成效的标准,务求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正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以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引发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与再转移。面对新科技革命和制造业再转移带来的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迫切需要我们放宽视野,认真审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内蒙古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