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行政承诺是近年行政机关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行政行为方式,但是究竟什么是行政承诺,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行政承诺引发的法律问题要求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剖析、探讨,从行政承诺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杰康  丁乔珍 《求实》2003,3(Z1):80-8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阶段,是持续时间较长、动态发展的一个过程,它本身有着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状态。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把“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相联系。作为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解释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上个世纪末,我国如期达到的小康目标,从总体意义上讲,还只是基本解决温饱,刚刚进入小康社会阶段的初步小康,是宽裕、不宽裕,温饱、贫困的社会和群体,而且温饱和贫困面还比较大的低水平小康,即使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因此,这样的小康目标是主要从经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2 0多年来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暴露出来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它涉及到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加之 ,国际风云突变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 ,因此 ,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有些人 ,甚至有些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淡漠了。因此 ,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诚信思想:对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交友之道;诚实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准则,这对当代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