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誉的力量有一位成功的推销商,他有一个独特的推销策略,即每次登门拜访客户的时候,总是开门见山地先说明:"我只耽误你一分钟时间。"并按下手表,计时开始,再通过一份精心设计的文案,口若悬河地讲一分钟。时间到了,他主动打住,留下材料,然后离去,不再耽误客户的时间。说用一分钟,就用一分钟,一秒不差。这带给客户的印象是"他说到做到","有信誉"。  相似文献   
2.
刑事技术的投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刑事技术投入通常是指人员经费、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而广义的刑事技术投入包括的内容则广泛得多,不仅包括硬件方面的投入,亦包括培训、管理、建设等内容的软性投入。本文将从广义上探讨研究刑事技术投入问题。 一、对刑事技术投入问题的认识 刑事技术工作是公安机关目前各项工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是公安科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服务于侦察第一线,直接作用于破案,成为刑侦工作的重要支柱。在刑侦工作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刑事技术从中担负着极为重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李建民团场人无不拍手称赞,"巧手磨豆腐,质优肉嫩口感好;黄豆绿豆生嫩芽,巴扎日里好抢手;绿色养殖抱金砖,田里刨出金疙瘩。"这是农二师二十二团九连居民专为职工李建民编写的"巧致富"顺口溜。2006年,多处奔走后的李建民,终于安下心来留在了兵团这片土地上,在30亩的承包地里掘到了第一桶金。从此手巧心活的李建民  相似文献   
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我国公共政策体系不完善的一种反映。由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功能,出现了政令不通、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深入分析,探究了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确保公共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7月9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展的《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专题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这些旷世国宝展现在国内外朋友面前,再现了它们昔日的艺术风采。这些倍受人们青睐的佛教造像是怎样被  相似文献   
6.
身份及身份权研究一直是民法学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使我们在对身份关系的理论认识上大幅落后于其他民事关系,而且在客观上造成了立法保护不力、司法实践中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解决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故此对“身份到契约”和“契约到身份”运动的观察,对不同语境下身份概念的解析和对民法上身份权制度化根据的探讨,将有助于身份权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利益调整导致的民事纠纷激增,传统民行检察仅有的抗诉职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民行检察采用何种方式,既能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刑事技术作为刑侦工作的支村之一,其重要性及地位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在刑事技术工作的各个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需要认真注意和加以研究的问题。比如怎样提高各技术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如何加强刑事技术队伍建设,刑事技术与侦查破案如何紧密结合等等。这些问题对刑事技术工作正常、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研究。一、对刑事技术投入问题的认识刑事技术工作是公安机关目前各项工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专业工作,是公安科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服务于侦查第一线,直…  相似文献   
9.
刑事技术作为刑侦工作的支柱之一,其重要性及地位已为人们所公认。我国刑事技术工作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公安部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各级公安机关十余年的努力,和地方  相似文献   
10.
文检技术作为侦察中的重要手段和司法鉴定中的重要类别,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古代断案中虽有个案运用文字识别法,但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检。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以戴笠为局长的国民党军统局开始向美、英情报系统学习现代文检技术,这应是中国文检技术的始作俑者。以后形成了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检技术的初始形态,并从军统的邮检单位扩延到个别大城市警察局,尝试运用于司法鉴定之中。但当时技术极不成熟,还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可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文检技术。文检技术的真正开始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公安机关在接收国民党旧情报、警察系统时,仅有个别文检专业人员得到有保留的留用。五十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犯罪对策技术开始了向苏联引进的阶段,文检技术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